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承诏的意思、承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承诏的解释

奉诏旨。《说文解字·叙》引《苍颉篇》:“幼子承詔。”《新唐书·百官志二》:“四夷朝见,则承詔劳问。临轩命使册皇后、皇太子,则承詔降宣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承诏(chéng zhào)是汉语复合词,由“承”与“诏”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为接受皇帝或上位者的命令。以下从权威词典及古籍用例角度分述:


一、字义解析

  1. 《说文解字》释为“奉也,受也”,即恭敬接受、遵从之意。

  2. 《说文解字》注:“告也”,特指帝王下达的指令或文书,如诏书、诏令。

    → 合成词义:指臣子恭敬接受并执行君王的命令。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明确释义为“奉诏旨”,即接受皇帝的诏令。

    例证:

    《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掌作文书起草,承诏传旨。”

    (指官员承接皇帝诏令并传达执行)

  2. 《古代汉语词典》

    标注为“接受皇帝命令”,属古代官场常用语。

    例证:

    唐代韩愈《顺宗实录五》:“翰林学士承诏草制,皆直言其事。”

    (翰林学士奉皇帝之命起草文书)


三、古籍典例

  1.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丞相绾等皆曰:‘臣等谨承诏。’”

    (群臣表示恭敬接受皇帝诏命)

  2. 《宋史·职官志》

    “中书省掌承诏宣旨,奉行机务。”

    (中书省职责为承接诏书、传达要务)


四、延伸用法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
  3.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因未检索到在线版权威词典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阅纸质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承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éng zhào,其核心含义是奉行皇帝的诏书或接受重大使命。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含义

“承诏”指接受皇帝的诏令,表示承担重要任务或使命。在古代,多用于描述官员或机构奉命执行皇命,强调对责任的严肃态度。

2.词义解析

3.历史用法与文献出处

4.现代应用场景

如今可用于比喻接受重大责任,例如:

5.近义词与延伸

总结来看,“承诏”融合了历史权威与现代责任的双重内涵,既反映古代君臣关系,也可引申为当代对重要使命的担当。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保栖兵哗偪束弛紊疮疾串游摴博春典出土藂残村苗逮案当戗稻米大学电矛渎污藩屏高剑父格高意远搆位光音王官会蒿蓬和奸核试验核子反应魂飞魄飏洊岁见义当爲假洋鬼子计不旋跬巾帻酒红輂车决心书敛版两善力子隆深鹿葱卖杏虎命酒母草暮律内衷撇曳批亢擣虚汧国起义上奏蜀箑蜪伴铁板体育雾泊无量塔呜哨纤挠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