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ndful] 经心;注意
(1).经书的意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辩骚》:“观其骨鯁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鎔经意,亦自铸伟辞。”
(2).经心;注意。 唐 张祜 《题赠仲仪上人院》诗:“黄叶不经意,青山无事身。” 宋 苏轼 《答王定国书》:“吾弟大节过人,而小事亦不经意。”《明史·文苑传四·屠隆》:“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 叶圣陶 《隔膜·母》:“弱小的菊科的花开出来使人全不经意,却颤颤地、冷冷地铺满了庭阶。”
“经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经书的意义
这一释义源于古代文献,指对儒家经典内涵的理解或阐释。例如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辩骚》中提到“虽取鎔经意,亦自铸伟辞”。现代使用中此义项较为少见,更多见于古文分析。
经心;留意
现代常用含义,表示对某事的关注或用心。例如:
若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文心雕龙》或现代词典释义。
《经意》是一个中文词汇,含义为“经过思考和考虑后的行为或表达”。其拆分部首为“纟”和“言”,分别表示纺纱和言语的意思。总共有12个笔画。
《经意》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论语·卫灵公》:“适旧载,问之耳。”其中“问”即“经”,“之”即“意”,意味着经过思考后提问的意思。
在繁体中,经意的写法是「經意」。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经意的字形和现代有所不同。其中,“纟”表示纺纱,用来表示纺织的工作;“留”表示思考的动作,用来表示思考、思念之意,合起来就表示经过思考的意思。
1. 他在回答问题时,经意地选择了恰当的言辞。
2. 经过深思熟虑,她经意地转变了自己的决定。
1. 经验:通过一段时间内的观察和实践所得到的知识。
2. 经历:通过亲身经历和经验所获得的情感和阅历。
留心、细心、小心、用心
随便、莽撞、不在意、疏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