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师课的意思、师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师课的解释

清 代书院学生,每三个月由官府出题考试一次,称期考,即官课;每月由院长出题考试一次,称月考,即师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每月师课时,也勉强取了两回在十名之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师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古代教育制度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师(師)
    • 本义指传授知识、技能的人,引申为效法、学习。《说文解字》释为“教人以道者之称”, 强调其教育职能。
  2. 课(課)
    • 原指考核、试验,《说文》注“试也”,后衍生为教学中的学业任务(如功课)。《玉篇》进一步明确为“程也”(即定量考核)。

复合词“师课”即教师主导的教学与考核活动,特指古代书院、官学中由师长布置并评定的学业任务。


二、历史语境中的实践

师课在明清书院教育中制度化,体现为两类典型形式:

  1. 官课

    由地方官员命题监考,评定等级并发放奖赏(膏火银),具行政监督性质。

    例:清代白鹿洞书院规定“每月官课一次,师课二次”。

  2. 斋课(师课)

    由书院山长(院长)主持,侧重日常学术训练,内容以经史策论为主。如岳麓书院要求生员“按月师课,文理优者记赏”。


三、权威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

师课:书院或官学中由教师主持的课业考试。

引清俞樾《春在堂随笔》:“书院课士,分官课、师课,官课由地方官出题,师课则由山长主之。”

此释义印证其作为古代教育考核制度的专业属性。


四、现代延伸用法

当代语境中,“师课”可引申为教师主导的系统性教学安排,常见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如:

“书院复原项目包含师课模拟,重现山长讲学与生员研习场景。”


结语

“师课”凝结了中国古代教育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制度智慧,其释义需紧扣师长权威与学业检验的双重基因。现代使用需注重历史语境还原,避免泛化解读。


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顾野王《玉篇》(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3. 《白鹿洞书院志·课程卷》
  4. 《岳麓书院学规史料汇编》
  5. 《汉语大词典》第7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6. 《中国书院制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师课”是清代书院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考核形式,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师课”指清代书院中由院长(山长)每月组织的考试,属于书院内部常规考核。与之对应的是官府每三个月组织的“官课”(又称“期考”),两者共同构成书院学生的学业评估体系。

二、实施特点

  1. 命题主体
    师课由书院院长出题,而官课由地方官府出题,体现官方与书院自主管理的双重监督。
  2. 考核频率
    每月一次师课,每季度一次官课,形成“月考+期考”的复合考核模式。

三、历史背景与文献例证

该制度在清代教育文献中多有记载,如晚清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提到:“每月师课时,也勉强取了两回在十名之内”,侧面反映了师课成绩对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性。

四、词源解析

“师”在此特指书院院长(古称“山长”),凸显其教学管理职责;“课”指考核课业,合称即院长主持的学业测试。

通过这种制度,清代书院既保持了学术自主性,又接受官府监督,成为科举制度外的重要人才培养机制。

别人正在浏览...

碧泪逼新缠染铛鼎吃没抽翰逮通道店大隐大约颠仆流离定止都宪杜梨二竖为灾饵治风行草靡篝灯呵冻归虑过失还租横绝后廷花胡同黄菠罗慧警霍铎极目远眺军库瞘兜洛妃噜苏没气力门隶蓂菁目珠农牧业醲醑女丁抛曲敲骨吸髓凄楚奇货青辉钦羡辱台三严生长激素赊刑手膀子手笔天壤之隔填引头昏脑眩武举人圬人虾蟇黏相酬象刑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