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赊刑的意思、赊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赊刑的解释

谓刑法松弛。 宋 洪适 《漱汀轩记》:“故穹林复谷,猘为盗藪,乃敢横刃森梃,与官军角逆而保比壤,遂緜岁月赊刑,故朝家谓尉叅用武,人怙於安,未以葺饰为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赊刑是中国古代法律术语,指官府对刑罚执行的延缓或宽限措施。该词由“赊”(延缓)与“刑”(刑罚)复合构成,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文献。《汉语大词典》收录“赊刑”词条,释义为“宽缓刑罚”,并引《旧唐书·刑法志》中“务在宽平,多所赊刑”为例证。宋代《唐会要》亦载“罪非殊死,悉许赊刑”,表明其适用于非死刑案件。

从司法实践看,赊刑制度包含两种形式:一是遇灾荒、战乱等特殊时期,朝廷颁布赦令暂缓刑罚;二是针对老弱病囚等特殊群体,允许延期服刑。明代《大明律》规定“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者,犯流罪以下,听赊”,体现了恤刑思想。

该制度与“缓刑”存在本质区别:赊刑属于临时性司法宽宥,需经朝廷特批;而现代缓刑是法定司法程序。清代法学家沈家本在《历代刑法考》中评述:“赊刑之制,乃德主刑辅之具象,然易为官吏所乘,后世遂渐废弛。”

网络扩展解释

“赊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赊刑(拼音:shē xíng)指“刑法松弛”,即法律执行不严格或刑罚宽松,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例如,宋代洪适在《漱汀轩记》中提到,因刑法松弛,盗贼得以在偏远地区猖獗,与官军对抗()。

二、来源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如《漱汀轩记》:“遂緜岁月赊刑,故朝家谓尉叅用武,人怙於安,未以葺饰为怀。”此句描述了因法律松懈,导致盗匪横行、官军难以镇压的社会现象()。

三、字词结构

四、相关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文研究中。不同词典(如查字典、沪江在线词典)对其解释基本一致,均围绕“刑法松弛”展开()。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文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宋代洪适的《漱汀轩记》及相关历史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刻蹭蹬出补瘁瘖銼荐登起吊庆底宁缝联風鐵赶熟功首闺行浩宕豪杰纥纥黑籍冤魂隳坏简默解豁阶绪径寸珠锦鸟稽诛牢俎灵庆流害笼街喝道龙山三老鲁连矢马粪纸木路盆池碰湖偏发扑哒前鉴乾始戚旧青肚皮猢狲拳缩圈豚曲槛弱弓善棍烧料麝牋绅衿瘆疴水火无交四攻探口气搯摸弚佗伟彦无韵瑕疵闲缓仙家酒小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