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瞽师的意思、瞽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瞽师的解释

盲乐师。《吕氏春秋·孟冬》:“譬之若瞽师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触杙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明 杨基 《八月九日祀社稷述事》诗:“币玉趋宗伯,笙鏞奏瞽师。” 章炳麟 《辨诗》:“ 韩愈 、 孟郊 ,盖《急就章》之别辞; 元稹 、 白居易 ,则日者、瞽师之诵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瞽师是中国古代对盲人乐师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可从字源、古籍记载及现代词典释义三个层面解析:

  1. 字义拆解:

    • 瞽 (gǔ):本义指眼睛失明。《说文解字》释为:“目但有眹也”(眼睛只有缝隙,指盲)。引申指盲人。
    • 师 (shī):指掌握专门知识或技艺的人,如乐师、教师。
    • 合称“瞽师”,即指失明的乐师。古代常利用盲人敏锐的听觉使其担任音乐演奏、演唱或记诵历史的职务。
  2. 古籍记载与历史角色:

    • 瞽师在周代礼乐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周礼·春官宗伯》详细记载了“瞽矇”的职责,他们隶属于大司乐,负责演奏乐器、讽诵诗歌、讲述历史等,是宫廷礼乐文化的传承者和执行者之一。郑玄注《周礼》提到:“凡乐之歌,必使瞽矇为焉。” 强调了盲乐师在音乐表演中的核心地位 。
    • 古代常将“瞽”与“史”(史官)并称(如《国语·周语下》有“瞽史教诲”),说明瞽师不仅通晓音乐,也承担着通过音乐和诵诗来传达历史教训、教化民众的职能 。
  3. 现代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瞽师”的释义为:“盲乐师。” 这一定义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其核心含义 。
    •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在“瞽”字条下解释相关词时指出,古代以瞽者充任乐官,故称“瞽官”或“瞽师”,他们是专业的盲人音乐家 。

“瞽师”专指中国古代双目失明、以音乐为职业的乐师。他们不仅是宫廷礼仪和娱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音乐演奏者,也是诗歌、历史知识的重要保存者和传播者,在古代文化传承中具有独特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瞽师”是中国古代对盲人乐师或艺人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 词义构成

    • “瞽”指双目失明者,古代常以“瞽”代称盲人;
    • “师”则指掌握专业技艺的人,如乐师、教师等。组合后特指以音乐、曲艺表演为职业的盲人。
  2. 职业特征
    瞽师需通过听觉、触觉等感官弥补视觉缺陷,擅长吟诵、乐器演奏(如笙、镛等)或民间曲艺表演。例如明代杨基诗中提到“笙鏞奏瞽师”,说明其参与宗庙祭祀等正式场合的礼乐活动。

  3. 历史渊源
    这一职业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记载瞽师“避柱而疾触杙”,侧面反映盲人乐师的生活状态。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亦强调瞽师在礼乐体系中的作用,需通过训练使乐器与诗歌内容相协调。

  4. 文化意义
    作为特殊技艺传承者,瞽师不仅承担娱乐功能,还在民间文化传播、礼仪教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词既体现古代对盲人群体的职业分工,也映射出礼乐制度与民间艺术的交融。现代语境中,“瞽师”一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研究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牓阙蹦高本轮比翼鸟避灾不知香臭超籍吃馆子踹蹬传馈触藩羝绰号褡膊饵蠒法藏讽説赋籍负欠癸水贺客荒白鉴略兼衣蛣屈济济楚楚箕山之节句絶兰锜连近力均势敌灵基离形逻舍蟒衣玉带母教内谒者袍哥平平静静俏样子青绮门起头婘婘傛华丧灭森卫善忘少参侍食说破锁系天葩天仪筒车罔泱微疴问刑官五比丘五岳图小钱柜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