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笔。《北史·韩显宗传》:“兵寡力弱,禽斩不多,脱復高曳长縑,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弥甚。所以敛毫卷帛,解上而已。”
“敛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iǎn háo,其核心含义为停笔,具体指停止书写或创作。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语境用法
《北史》原文:
“兵寡力弱,禽斩不多……所以敛毫卷帛,解上而已。”
此处“敛毫”指停止书写虚夸的功绩,体现对事实的尊重。
“敛毫”本义为停笔,常见于古籍中,强调书写行为的终止,可能隐含克制态度。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北史》原文或权威词典(如、2)。
敛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收起毛笔,停止写字或书法创作。
敛字由左右两个部首组成:攵(方忄)和毛(毛)。攵表示动作,毛表示毛笔。敛字的总笔画数为11画。
敛字最早出现在《康熙字典》中,作为常用汉字使用。
繁体字为「斂」。
古时候,敛字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古代写法中,敛字的形状更加繁琐,包含了更多的笔画。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状逐渐简化,敛字也变得更加简单易写。
1. 他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后,便敛起毫端,心满意足地欣赏着自己的成果。
2. 书法家平时喜欢在家中敛起毫端,专心致志地创作。
3. 老师要求学生在课上敛毫,认真听讲。
组词:敛财(指秘密获取财富)、敛容(收敛容颜,不露出真实感情)。
近义词:闭笔、收笔。
反义词:开笔、展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