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如菌状之阁。 汉 王褒 《九怀·匡机》:“菌阁兮蕙楼,观道兮从横。” 南朝 齐 谢朓 《游东田》诗:“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菌阁迎寒葺,茅亭带雨苫。”
“菌阁”是古代文学中用于形容建筑形态的词汇,其解释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
字面解释与结构特点
“菌阁”指形如菌类(如蘑菇)的楼阁,通常描述建筑顶部圆润、檐角层叠的形态。该词由“菌”(低等植物,形态圆润)和“阁”(传统楼阁建筑)组合而成,强调建筑与自然形态的融合。
文学应用与经典引用
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从汉代到明清,“菌阁”始终承载着文人对理想化建筑的想象,常见于山水诗、游记等文体,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美学中“师法自然”的理念。
网络定义补充
现代词典将其概括为“形如菌状之阁”,多用于诗词描写,属文言词汇。
总结
“菌阁”是通过比喻手法形成的文学意象,既描述具体建筑形态,又寄托超脱尘世的意境。如需更深入理解,可查阅《九怀》《游东田》等原作,或参考古代建筑类文献。
《菌阁》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字典解释内容如下:
菌:指真菌或菌类,通常用来指代一种生物体。
阁:指建筑物,特指书房或提供学问交流的地方。
综合理解,《菌阁》可以解释为指代研究或交流菌类知识的地方。
《菌阁》的拆分部首为:
菌:艹(草字头)+ 云(云字旁)
阁:阝(阜字旁)+ 各(口字底)
《菌阁》的总笔画数为:
菌:14画
阁:9画
《菌阁》不存在繁体字形式。它是由简化字体改革后产生的,用于现代简化字书写和交流。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菌和阁的字形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具体古时候的写法无法确定,因为字形随着时间和书法变化而有所变动。
以下是使用《菌阁》的例句:
1. 他经常在菌阁中研究各种菌类。
2. 这本书收录了许多权威菌阁的研究成果。
3. 我们组织了一次菌阁交流会,让爱好者们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组词:
菌丝、菌类、菌株、阁下
近义词:
菌楼、菌屋、真菌研究所
反义词:
植物园、动物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