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慝的意思、地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慝的解释

(1).土地所生能伤害人畜庄稼的毒虫瘴气。《周礼·地官·土训》:“道地慝以辨地物。” 郑玄 注:“若瘴虫然也。” 贾公彦 疏:“ 先郑 云:地慝,所生恶物害人者,若虺蝮之属者。”

(2).谓土地瘠薄不利作物生长。 明 王志坚 《表异录·邑里》:“地慝,如磽确之地,不宜稼穡;斥卤之地,不宜果蓏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慝(dì tè)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本义:土地中的灾害或邪气

    • “地”指土地、大地;“慝”本义为邪恶、灾害、阴气。《说文解字》释“慝”为“奸邪也”,引申为隐藏的祸患或不良之气。
    • 因此,“地慝”最初指潜伏、产生于土地之中的有害因素或邪祟之气。这可以包括:
      • 地下害虫:如啃食农作物根茎的昆虫(如蝼蛄、地老虎等)。
      • 土壤病害:导致植物病害的病原体。
      • 自然灾害的诱因:古人认为某些土地蕴含不祥之气,可能导致灾害。
      • 泛指地下隐藏的祸害:一切源于地下、对人或物造成损害的因素。
  2. 引申义:泛指灾害、祸患

    •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地慝”常与“天灾”并列(如“天灾地慝”),泛指来自自然界(天与地)的各种灾祸和不幸。此时,“地慝”不仅限于土地本身产生的灾害,也包含了地面上的、非天象引起的灾异,如地震、山崩、洪水(源于地)、瘟疫(古人认为与地气有关)等。
    • 在这个意义上,“地慝”强调的是灾害的来源(大地)和性质(邪恶、不祥)。

古籍例证与权威解释:

“地慝”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产生于土地之中的灾害、邪气或有害生物(特别是地下害虫)。在更广泛的运用中,它常与“天灾”并举,泛指来自大地或自然界的各种灾祸和不幸。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引用中。其理解需结合古代农业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天人感应的观念。

网络扩展解释

“地慝”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ì tè,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1. 自然危害
    指土地中滋生的毒虫、瘴气等危害人畜或农作物的灾害性因素。例如古代文献中可能用此词描述南方湿热地区因环境产生的毒虫或疫病。

  2. 土地贫瘠
    也可引申为土地贫瘠、不适宜耕种的状态,强调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由于目前可参考的权威资料有限(仅提及),建议结合《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进一步考证其具体用法及历史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白屋寒门葆羽边陬闭口结舌秉宪敝卒播刑巉巉长存诚愫错开蹈实大清明打闲动事独自箇矾课凤策風風韵韵佛画福祥虼蚪宫功关圣贤关召含丝虫汗星昏弃豁指头驾鹤成仙疥骆驼积揽惊镳谨孝计然术恐虑亏除苦中作乐连横流言止于智者緑芜孟亭抛家髻贫吏墙皮穷悬缺乏如原以偿山资神标使性掼气四联单送考踏局踼跌天文望远镜通政司枉死惟宁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