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 老彭 。”后以“爱素好古”谓爱好朴质,不趋时尚。《宋书·隐逸传·王弘之》:“殿下爱素好古,常若布衣。” 清 黄丕烈 《<嵇康集>跋》:“后人式微,物多散失,可慨已!然使后人得其物而思其人,俾知爱素好古,昔有其人。”
"爱素好古"是由"爱素"与"好古"两个词素组成的成语,出自《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思想。其核心含义指崇尚质朴、追慕古风的审美取向与价值追求。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字义溯源 "素"本指未染色的生绢,《说文解字》释为"白致缯也",引申为事物的本真状态(《汉语大词典》)。"古"在甲骨文中作"古"形,象盾甲之形,后转指往昔时代,《尔雅·释诂》注"古,故也"(《古代汉语辞典》)。
二、哲学源流 该成语承袭道家"返璞归真"思想体系。《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章描绘的理想社会,即通过"复结绳而用之"体现对素朴文明的向往(《中国哲学史》)。《庄子·天地》篇"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的论述,进一步强化了去伪存真的价值取向。
三、语义演变 唐代李善注《文选》时,已将"爱素"与"好古"连用。至宋代《朱子语类》卷六十四,朱熹论及礼制时称"爱素好古之士,犹或非之",此时该词已固化为成语,特指文化保守主义的价值立场(《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该成语常用于描述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工艺复兴等领域。如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在《守护文明》中强调:"爱素好古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要在现代性中延续文化基因"(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爱素好古”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析:
基本释义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强调对古朴、素雅事物的推崇,反对盲目追随潮流。
出处与演变
源自《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和《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后融合为成语。其中“素”指未经修饰的质朴,“古”代表传统或古代文化。
语法与用法
示例与延伸
清代黄丕烈在《嵇康集》跋文中写道:“俾知爱素好古,昔有其人”,体现对前人质朴治学态度的推崇。
近反义词
读音提示:ài sù hào gǔ(“好”读第四声,表示“喜好”)。
挨家比户晻忽班饯壁记采兰僝陋诚实串杖绰有余暇出韵大谬點呼丁玲坻頽冻馁二辉风邪箇能圭表回圆浑浩家访经济学锦幪赳螑开运刻不容松裈虱灵怀陵夸藜菽李膺仙龙绡磠砂擬不于伦挪蹭拍满飘风苦雨帡帏辟逃虬楼亮槅毬毬蛋蛋碶闸全食鹊门衽席之好瑞节塞耳体夫头势颓荒顽钝王何纬纱威重无伦雾茫茫夏鼎显圣小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