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绵纩的意思、绵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绵纩的解释

亦作“緜纊”。1.丝绵。《列子·杨朱》:“ 宋国 有田夫……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纊狐狢。”《文选·左思<魏都赋>》:“緜纊 房子 ,縑总 清河 。” 刘逵 注引《中都赋》:“ 房子 出御绵, 清河 出縑总。”《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如蚕种不好,但堪为绵纊,不能繅丝,其利便差数倍。”

(2).借指絮丝棉的衣服。《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 阮孝绪 ﹞年十六,父丧不服緜纊,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绵纩(mián kuàng)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复合词,特指以蚕丝制成的精细丝绵或丝织品,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高级纺织材料。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绵(mián)

    本义指蚕丝结成的絮状物,后引申为连续细密、柔软的性质。《说文解字》释为“联微也”,强调其纤维细密相连的特性。

  2. 纩(kuàng)

    专指新丝绵或精细丝絮。《礼记·丧大记》注:“纩,今之新绵”,特指未经使用的优质丝绵。

    合成词“绵纩” 即强调以蚕丝为原料制成的顶级丝絮,质地轻软、保暖性极佳。


二、历史应用与文化内涵

  1. 御寒材料

    古代作为填充衣物或被褥的高级保暖材料。如《汉书·文帝纪》载“九十以上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其中“絮”即绵纩类丝绵。

  2. 经济与阶级象征

    因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绵纩多供贵族使用。《盐铁论》提及“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侧面反映丝绵制品的社会地位。

  3. 纺织工艺代表

    汉代设立“齐三服官”监管丝织品生产,《急就篇》注“纩之精者曰缣”,印证其工艺精细度。


三、文献例证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整理本.
  3. 班固. 《汉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桓宽. 《盐铁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本.
  5. 中国古代纺织史编委会. 《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 科学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依据纸质权威出版物;现代研究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国学大师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绵纩”一词由“绵”和“纩”两个汉字组成,需分别解释后综合理解:

  1. 绵(mián)
    根据释义,“绵”本指蚕丝结成的片状或团状物,用于填充衣被、制作纺织品等(如“丝绵”)。其引申义包括:

    • 柔软薄弱:如“绵薄之力”形容微小的力量;
    • 延续不断:如“绵延”“连绵”;
    • 性情温和:如“他平时挺绵”。
  2. 纩(kuàng)
    虽未提供直接搜索结果,但根据汉字知识,“纩”特指丝绵或棉絮,尤其指未纺织成线的精细丝绵。古代文献中常指填充衣物、被褥的材料,如《礼记》提到“纩为茧”。

  3. 绵纩的合义
    两字并列构成复合词,指代精细的丝绵材料,多用于古代服饰或生活用品的填充物。例如《后汉书》中“绵纩充庭”描述宫廷内丝织品丰裕的场景。

建议:若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说文解字》等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黯晦消沉白手空拳车轴汉抵背扼喉底丽定器低切东首盹盹风华绝代工资总额果盒诃梨侯度化诲缓步回空绞死激动惊涛金仆金山寺具造空悬跨马鞍老臣老舍令锡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鲁桑孟家蝉迷倦黏沫殑伽侵官鳅溟七星车骑竹髯髯三衢升拔生平沈致沈缀市宠赎放鼠拖肠肆意妄为贪求逃让头髲驼囊途遥日暮罔措卫鹤文无点易无缝塔五柳心仙逝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