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的意思、石斛的詳細解釋
石斛的解釋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多節,綠褐色,開白花,花瓣的頂端呈淡紫色。莖可入藥。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石斛出 始興六安 山傍石上…… 盛弘之 《荊州記》雲: 隋郡 永玉縣 有 瀧石山 ,山上多石斛,精好如金環。”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九·石斛》:“其莖狀如金釵之股,故古有金釵石斛之稱。今 蜀 人栽之,呼為金釵花。” 清 趙翼 《鎮安土風》詩:“石斛花論價,桄榔麪可溲。”
詞語分解
- 石的解釋 石 í 構成地殼的礦物質硬塊:石破天驚(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指石刻:金石。 指古代用來治病的針:藥石。藥石之言(喻規勸别人的話)。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 姓。 石 à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鬥為
- 斛的解釋 斛 ú 中國舊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一斛本為十鬥,後來改為五鬥。 筆畫數:; 部首:鬥;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石斛(shí hú)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本釋義
石斛是蘭科(Orchidaceae)石斛屬(Dendrobium)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統稱。其名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因多附生于岩石或樹幹上,形似古代量器“斛”,故得名“石斛”。
二、植物學特征
- 形态:莖叢生,圓柱形或扁圓柱形,節明顯;葉革質,長橢圓形;總狀花序,花多為白色、淡紫色或黃色,唇瓣常帶斑點。
- 習性:多附生于溫暖濕潤的樹幹或岩縫,分布于中國南方及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
三、藥用價值與典籍記載
- 性味歸經:味甘,性微寒,歸胃、腎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 功能主治:
- 益胃生津:治熱病傷津、口幹煩渴(《本草綱目》載“強陰益精,厚腸胃”)。
- 滋陰清熱:用于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等症(《中藥大辭典》收錄其滋陰功效)。
四、文化象征
在傳統文化中,石斛因耐旱特性被賦予“秉性剛強”的寓意,與蘭花、梅花并稱“花中君子”,象征堅韌高潔。
權威參考資料來源:
- 《神農本草經》(古籍原文)
- 《中國植物志》線上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國家藥典委員會)
- 《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石斛”是一種具有藥用和觀賞價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體解釋如下:
一、植物學特征
石斛屬于蘭科植物,莖多節,呈綠褐色,質地肉質多漿。葉片互生,呈廣線形或披針形,葉脈平行;花朵多為白色或淡紅色,花瓣頂端常帶淡紫色,夏季開放。
二、分類與分布
- 種類:全球約有1500種石斛,我國有76種。常見種類包括金钗石斛、鐵皮石斛、鼓槌石斛等。
- 分布:野生石斛多生于岩石或樹幹上,主要分布于廣西、廣東等地。鐵皮石斛因野生資源稀少,已被列為國家保護植物。
三、藥用價值
石斛的幹燥或新鮮莖可入藥,主要功效包括:
- 生津養陰:治療熱病傷津、口幹煩渴等症。
- 清熱益胃:緩解胃陰不足、虛熱目暗等症狀。
- 保健應用:現代常制成石斛粉、保健品等,需注意其滋膩口感。
四、曆史與文獻記載
- 别稱:古稱“金钗石斛”,因莖狀如金钗股而得名(《本草綱目》記載)。
- 古籍記錄:宋代《西溪叢語》、清代《鎮安土風》等均提及石斛的形态和藥用。
附:文化象征
石斛因其堅韌特性,常被比喻為“不畏艱難、堅持信念”的品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品種或藥用方法,可參考漢典、中藥材數據庫等專業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闆床邦朋葆衛辯斥碧雲騢蔔祝承落重唱丑類惡物大操大好敵機低啞兒童走卒俄瞬泛拜煩聩發牌風會附圖革拿公方供直乖方關顧珪玉豪銳河北楊賀瑞徦爾家下人開伏看法可蠢括厲六谷落羽馬瑙貿貨蒙聾蒙輪民禮磨砺匹馬丘牛潛潰颀省勸谏汝窰深壁固壘申發聖惠方蛇脂螫刺霜井述譔酥酡跆拳道通計熟籌偷雞不着,反折一把米委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