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多節,綠褐色,開白花,花瓣的頂端呈淡紫色。莖可入藥。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石斛出 始興六安 山傍石上…… 盛弘之 《荊州記》雲: 隋郡 永玉縣 有 瀧石山 ,山上多石斛,精好如金環。”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九·石斛》:“其莖狀如金釵之股,故古有金釵石斛之稱。今 蜀 人栽之,呼為金釵花。” 清 趙翼 《鎮安土風》詩:“石斛花論價,桄榔麪可溲。”
“石斛”是一種具有藥用和觀賞價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體解釋如下:
石斛屬于蘭科植物,莖多節,呈綠褐色,質地肉質多漿。葉片互生,呈廣線形或披針形,葉脈平行;花朵多為白色或淡紅色,花瓣頂端常帶淡紫色,夏季開放。
石斛的幹燥或新鮮莖可入藥,主要功效包括:
石斛因其堅韌特性,常被比喻為“不畏艱難、堅持信念”的品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品種或藥用方法,可參考漢典、中藥材數據庫等專業來源。
石斛(shí hù),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植物,其拉丁學名為Dendrobium nobile,屬于蘭科植物。它以其雄偉壯觀的花姿和藥用價值而被廣泛熟知。石斛這一詞彙的意義與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來源密切相關。
石斛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石”和“斛”。其中,“石”是指石頭,古代漢字中表現為三點石頭堆積的形式;而“斛”是古代用來盛放物品的容器。石斛這個詞的意義涵蓋了此植物的形态特點和古代盛裝的概念。
石斛一詞最早出現在《本草綱目》一書中,該書是明代藥學家李時中所編纂的一部系統性藥物學著作。繁體字寫法為「石斛」,在繁體中,每個漢字的筆畫會相對于簡體字更多,形态更為複雜。
古代漢字并非總是以和現代相同的形态出現。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石斛這一詞彙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然而,由于古代文獻記錄的片段有限,我們對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了解有限,因此無法給出确切的古代寫法。
石斛的花朵美麗而引人注目。
組詞:石斛花、石斛蘭、石斛飲、石斛湯。
近義詞:鴿子花、燕子蘭。
反義詞:鬥,或者其他與植物無關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