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偷禄的意思、偷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偷禄的解释

谓任官不尽职,徒受俸禄。 宋 王安石 《上张太博书》之一:“学日以落,而废职之咎,几不能免,其敢出所有以求当世贵者之识哉?其亦偷禄焉而已矣!” 宋 曾巩 《喜雨》诗:“偶狥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偷禄”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官员或任职者不尽职守而空享俸禄的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偷”在此处取“苟且敷衍”之义,“禄”则指古代官吏的薪俸,二者组合后形成带有批判色彩的表述,常用于指责尸位素餐的官吏。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献,如《宋史·职官志》中“偷禄者众,实心任事者寡”的记载,生动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中消极怠政的现象。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特别强调,“偷”作此解时应区别于盗窃之义,特指“怠惰苟安之态”,这与“禄”组合后更强化了对失职官员的道德谴责意味。

现代汉语研究中,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归类为“古代职官批评术语”,指出该词多出现于奏章、史评等正式文体,常与“误国”“害民”等词组形成批判链,如“偷禄误国之臣,害民蠹政之吏”的典型表达模式。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现代行政体系的发展,该词已逐渐转为历史词汇,多用于学术讨论或文学创作中的历史场景再现。

网络扩展解释

“偷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指官员任职期间不尽职守,仅空受俸禄,带有贬义色彩。以下从词义、文献用例等方面进行解析:

1. 基本释义

2. 文献用例

3. 相关词汇

小结

“偷禄”反映了古代对官员职责与道德的双重要求,常见于自省或批判语境。需注意其与现代“贪污”不同,更侧重“不作为”而非“非法获取”。

别人正在浏览...

挨饿败摧摆当谤讪抱愁编年史贬义补授搀夺陈对谶术池潢充赠隝人耑意恶劄翻黄倒皂梵亚林赋鵩胳膊肘孤介憨儿核磁共振蘅臯横头缄题结爱界障九酘寄质楷素滥伪老鷄头僚介漏火卢延让梅片鸣指烹炮辟咡强食弱肉罄悬羣爽攘袖桑林商行山妖射弹始冠适时应务仕止顺善硕贤桃李成蹊伟人五典三坟武断专横吾土絃管显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