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一无所有。 唐 司空图 《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及哀当昼哭,室乃罄悬,万里爰归,诸孤未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又有 崔郊 秀才者,寓居於 汉 上,藴积文艺,而物产罄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惊讹》:“公婆年迈,慈母身孤,兼之室似罄悬,谁办桂薪玉粒?”
“罄悬”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该词主要表示“形容一无所有”,强调物质或资源极度匮乏的状态。
构词分析
语境差异
部分资料(如)提到“状态即将结束或达到极限”,但此解释未见于古籍用例,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误读,需谨慎使用。
该词属于生僻成语,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若需表达“一无所有”之意,可结合具体语境选用,避免望文生义。
《罄悬》是指物事凋零、绝迹,没有了存在之处。它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极度消亡、消失的状态。
《罄悬》的部首是“缶”,它属于“缶”部。它的构成部分包括“缶”和“幵”两个字。
《罄悬》的总笔画数为16画。
《罄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篇·天运》。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这个词被用来描述宇宙万物的循环变化和无常性。
《罄悬》的繁体字为「罄懸」。
在古代,罄和悬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罄可以写成「竫」或者「竒」,悬可以写成「懸」或者「穄」。这些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经不再使用。
1. 他们的家族在战乱中罄悬,没有一个后代继承。
2. 这座城市在一场大地震后罄悬,成为了一片废墟。
罄然、罄竹难书、罄奥、罄度、罄孤致命。
消亡、绝迹、灭亡、湮灭。
存在、存续、兴盛、繁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