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指的意思、鸣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指的解释

弹响手指。《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左右小有异议者,輒为 用之 陷死不旋踵,但潜抚膺鸣指,口不敢言。” 胡三省 注:“鸣指,即弹指也。”《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 文殊 遶女人三帀,鸣指一下,乃托至 梵天 ,尽其神力而不能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鸣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弹响手指,常见于历史文献和诗词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鸣指”指通过手指弹动发出声响的动作,常用于表达特定情绪或传递信号。该词由“鸣”(发出声音)和“指”(手指)组合而成,字面即“用手指发声”。


文献出处与用法

  1. 历史典籍

    • 《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记载:“左右小有异议者,辄为用之陷死不旋踵,但潜抚膺鸣指,口不敢言。”此处“鸣指”暗含隐忍、不敢明言的情绪表达。
    •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提到文殊菩萨“鸣指一下”,以神力示现佛法奥义,体现其作为动作符号的宗教意涵。
  2. 诗词引用

    • 宋代陆游《散发》中“泉鸣指下夜横琴”,以“鸣指”形容弹琴时手指的动作与音律结合。
    • 白玉蟾《听琴》中“弦鸣指甲间”,进一步将“鸣指”与乐器演奏关联。

文化内涵

“鸣指”不仅是物理动作,在不同语境中承载多重意义:


补充说明

“鸣”单独使用时,多指鸟兽鸣叫或物体发声(如鸣笛、雷鸣),引申为“表达意见”(如百家争鸣)。但“鸣指”特指手指动作,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引申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资治通鉴》《五灯会元》等原始文献,或参考诗词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鸣指》的意思

《鸣指》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为以手指做声音发出的标志,通常表示召唤或命令。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惊人的能力或者出色的技巧。

拆分部首和笔画

《鸣指》的拆分部首是鸟和手,它的总笔画数是15画。

来源

《鸣指》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位神奇的音乐家名叫羿人,他能够用手指发出美妙的音乐声。当他鸣指时,传说中的神鸟凤凰就会降临,为人们带来吉祥和好运。人们将这种召唤神鸟的能力形容为“鸣指”,后来这个成语就逐渐流传下来。

繁体

《鸣指》的繁体字是「鳴指」。

古时候汉字写法

《鸣指》这个成语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鳴指」。

例句

他的琴技如此精湛,弹奏时仿佛能鸣指一下,引得观众们陶醉其中。

组词

- 指导、指南、指纹、指点、指责、指引。

近义词

- 示意、示范、显示、出示。

反义词

- 忽略、忽视、不顾、漠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