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楷素的意思、楷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楷素的解释

犹楷模。《<尔雅>序》 宋 邢昺 题疏:“夫《尔雅》之为书也,文约而义固。其陈道也,精研而无误。真九经之检度,学问之阶路,儒林之楷素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楷素"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典雅庄重的意味,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单字“楷”与“素”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

  1. 基本释义:

    • 楷 (kǎi): 本义指法式、典范、楷模。引申为端正、合乎规范、值得效法的。在书法中,“楷”指楷书,即工整规范的书体。
    • 素 (sù): 本义指未经染色的白色丝绢。引申为质朴、本色、不加修饰、纯洁、平素、向来。
    • 楷素 (kǎi sù): 结合两字含义,“楷素”通常指:
      • 端正质朴: 形容人的品行或事物的风格既端正规范、合乎法度,又质朴无华、不事雕琢。强调内在的端正与外在的朴素相统一。
      • 平素的法度/典范: 有时也指平素所遵循的规范或榜样。
  2. 用法与特征:

    • 文言色彩浓厚: “楷素”是一个较为古典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常见于古代文献或追求典雅表达的现代书面语中。
    • 形容对象: 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操守、行为举止,也可形容文风、艺术风格等。例如:“其为人也,楷素自持。”(形容人品行端正质朴)、“文风楷素,不尚浮华。”(形容文风端正朴实)。
    • 褒义色彩: 该词带有明显的褒义,是对人品德性或事物风格的一种肯定和赞美。
  3. 文化内涵:

    • “楷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一种理想人格和审美追求,即内在的端正、合乎礼仪(“楷”)与外在的朴素、自然(“素”)相结合。这与中国儒家思想中强调的“文质彬彬”以及道家思想中崇尚的“返璞归真”有相通之处。

引用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该权威词典收录了“楷”和“素”的详细释义及引申义,是理解“楷素”词义构成的基础。其“楷”字条下明确有“法式;典范”义项,“素”字条下有“质朴无饰;本性”义项。
  2.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 作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其对“楷”和“素”的常用义项解释清晰,有助于把握“楷素”在现代语境中的理解。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等编,商务印书馆): 该字典侧重古汉语字义,对理解“楷素”这一文言色彩较浓词汇的原始含义和用法有重要参考价值。
  4. 相关语言学及文化研究文献(如《中国文化概论》类著作): 这些文献有助于阐释“楷素”一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理解其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

“楷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楷模”,多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或事物的典范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词义构成

    • 楷:指规范、法式,引申为典范()。例如“楷模”即强调行为符合标准。
    • 素:原指白色绢帛,后引申为淳朴、纯真()。组合后表示兼具规范性与纯粹性。
  2. 整体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端正的行为规范,如宋代邢昺在《<尔雅>序》中所言“儒林之楷素”,指学术界的典范()。

二、应用与出处

  1. 古籍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邢昺为《尔雅》所作的序文,用于赞美《尔雅》作为经典的地位,称其“真九经之检度,学问之阶路”()。

  2. 现代用法
    现代多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强调品行端正、为人正直,例如“他行事素来楷素,深得敬重”()。

三、延伸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尔雅》相关研究文献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颁奖本支编置表现型诐遁碧鸡陈表驰怀耻居人下玼瑕代换电泳都保发辉凡尔泛宅妇翁光解孤辰寡宿和肆哗哄景科九回絶瑕考览叩击料仓里旅能亨逆推披瞽七单清稗类钞清酥青夜崎嵚拳脚雀步容盛软懒若如苫庐穇穇神猷设宴世出适路水米不沾牙送问田舍奴同意语投石下井豚胁顽愚围圆五分无事处项氏小哥霞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