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兵器的一种。《六韬·军用》:“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武备志·器械·飞钩》:“一名铁鴟。脚钩锋长利,四刃,曲贯铁索,以麻绳续之鐶。敌人披重甲,头有鍪笠,又畏矢石,不敢仰视,候其聚,取则掷钩於稠人中,急牵挽之,每钩可取二人。”
飞鈎(异体字,现规范写作“飞钩”)是古代冷兵器的一种,属于抛掷类武器,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战术用途。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飞鈎指一种由多个金属钩环相连组成的抛掷武器,末端常系有绳索。作战时通过投掷缠绕目标(如敌军肢体、马腿或城防器械),达到钩取、绊倒或破坏的效果。其名中“飞”强调投掷动作,“鈎”(同“钩”)指其弯曲带刃的钩状结构。
“鈎”为“钩”的异体字,《说文解字》释“钩”为“曲也”,本指弯曲的金属器具(如挂钩、钓钩),后引申为兵器名称。
“飞钩”一词最早见于明代军事典籍《武备志》,记载其“用长绳系鉤,掷入敌群,可钩取人马”。
由四至八个锋利铁钩呈放射状焊接于铁环,环上固定绳索,总重约1-2公斤,便于投掷后回收。
作为中国古代守城器械之一,飞钩主要用于:
典籍依据:
明代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载:“飞钩,如船锚形,四刃锋利,以绳系之,用以钩人。”其设计融合了锚的稳定性与钩的杀伤性,是冷兵器时代多功能战术装备的代表。
注:现代汉语中“鈎”已规范为“钩”,但古籍中仍保留原字形。相关描述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中国古代兵器图集》及军事史文献,未提供链接因需确保来源权威性。
“飞鈎”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类解释: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兵器细节或成语使用场景,可查阅《六韬》《武备志》等典籍,或参考权威词典的完整词条。
罢断百刑鞭毙驳子博综卜尹长门称首褫身揣度次将大汾倒橐防肃风飙概范赶档子搁置工商业者勾漏过氧骇人縠屐煎灯角枕杰客解扣儿惊鵩鸟金栅金文酒游花颽风阃仪灵体六甲天书醲赏平均主义奇人凄瑟岂惟曲情躯顔容止三炎伤筋动骨神策军射涛十浆使性子水盂嗣述啼笑皆非突兵頽毁脱角完婚相去几何狎世瞎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