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鲸鱼皮制的鼓。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黄钟十月》:“退龙剑而却步,月下开营;进鲸鼓而横行,云前起阵。”
“鯨鼓”(jīng g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指用鲸鱼皮制成的鼓,属于古代器物名称。该词由“鯨”(鲸鱼)和“鼓”(打击乐器)组合而成,字面直译为“鲸皮鼓”。
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锦带书十二月启·黄钟十月》:“退龙剑而却步,月下开营;进鲸鼓而横行,云前起阵。”。此处“鲸鼓”用于描绘古代军阵场景,可能象征威严或壮大的声势。
部分资料提到“鯨鼓”的同义词或相关词汇(如“龙剑”),但未明确列出近义词或反义词。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鯨鼓》是由鯨和鼓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鲸鱼的声音”。鯨指的是大型海洋哺乳动物鲸鱼,鼓指的是一种打击乐器。将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就表示鲸鱼发出的声音。
鯨的部首是魚(鱼),它的总笔画数是22。鼓的部首是手,它的总笔画数是13。
《鯨鼓》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文学家裴松龄的《儿女英雄传》中。它是裴松龄为了形容海洋中鲸鱼发出的声音而创造的词语。在繁体字中,鯨鼓的写法是鯨鼓。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鯨的古字形是魚(鱼)和京的组合,表示鲸鱼。鼓的古字形是手和禺的组合,表示敲打的乐器鼓。
1. 大海中传来了一阵鯨鼓声,我们知道附近有鲸鱼出现了。
2. 演奏家用鼓模仿了鲸鱼的鯨鼓声,让观众感受到了大海的气息。
鯨油(鲸鱼提炼的油)、鼓声(鼓打出的声音)、海洋(广阔的海域)。
大浪声(海浪拍打声)、潮涌声(潮水涌动声)。
寂静(无声、安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