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诰的意思、通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诰的解释

普遍颁布的诰令。《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慎终追远,前王之盛策,累行畴庸,列代之通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通诰”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通诰”指普遍颁布的诰令,即广泛传达的官方文书或政令。该词由“通”(传达、普遍)和“诰”(古代帝王或官方的命令)组合而成,强调政令的广泛适用性()。


二、引证与出处

  1.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记载:

    “慎终追远,前王之盛策,累行畴庸,列代之通誥。” 此句意为:慎重处理身后事、追念先人,是历代君王的治国良策;积累功绩、任用贤能,是各朝代普遍遵循的诰令()。


三、字义分解

  1. 通(tōng):
    • 基本义:畅通、连接、传达。
    • 延伸义:如“四通八达”“通商”“通知”等()。
  2. 诰(gào):
    • 古代帝王或官方的命令文书,如《尚书》中的《大诰》《康诰》()。

四、相关成语与词语


“通诰”多用于古代文献,指代具有广泛效力的官方政令,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南齐书》或《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通诰》的意思

《通诰》是一个汉字词汇,它表示:“传达官方文书、消息等通知、凭证。”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通诰》的部首是“讠”,它是从字形结构上表示“言”的部分,代表语言、话语的意思。它的笔画数是5画。

来源

《通诰》一词来源于古代的官方文书和办事凭证。在古代,官方需要通知、传递消息时会以书信或文书的形式发放,被称为“通诰”。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官方文书的形式渐渐淡出,但这个词汇流传至今。

繁体

《通诰》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通詔」。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时,通诰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可以使用「通诏」「通兆」等写法,但意思都是相同的。

例句

1. 官方通诰称奖券中奖者,需凭此凭证到指定地点领奖。

2. 政府通过通诰发布公告,要求市民居家维护社会秩序。

组词

通诰人、通诰函、通诰文、通诰信等。

近义词

文书、公文、奏折。

反义词

私信、私函、密令。

别人正在浏览...

败桡傍览棒杀残草层标秤毫翠裙雕蓬都邮断开方人肺膈庚虎工致闺流龟人果酒寒疝鸿慈兼爱无私剪路蕉红教手颊适诫社丌官急就篇金笔金珰大畹就抚旧雨今雨踦重举逸靠背枯髅泪球廪银麦纸面包车明表破荒破决沁溢诎志沙民梢摇申椒绅粮释侣霜猿嘶涩停柩驮道文骤骤无拘无缚现成饭衔牌詨詨谐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