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急就篇的意思、急就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急就篇的解释

古代字书名。为学童识字之书。 汉 史游 作。今本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末一百二十八字为 汉 以后人所加),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首句有“急就”二字,因以名篇。一说如遇难字,缓急可就而求,故名。《汉书·艺文志》:“ 元帝 时,黄门令 史游 作《急就篇》。” 鲁迅 《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唐 末 宋 初用过《太公家教》,久已失传,后来才从 敦煌 石窟中发现。而在 汉 朝,是读《急就篇》之类的。”亦作“ 急就章 ”。《魏书·崔浩传》:“ 浩 既工书,人多託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 清 赵翼 《独夜》诗:“时趋竞尚新翻曲,旧学几忘《急就章》。”亦省作“ 急就 ”。《齐民要术·杂说》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篇章谓《六甲》《九九》《急就》《三仓》之属。”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急就篇”一词有两种不同层面的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言演变来理解:

  1. 作为古代字书的《急就篇》

    • 起源:西汉元帝时期(公元前48-前33年)由黄门令史游编纂,是中国最早的识字教材之一,书名取自首句“急就”二字,意为“遇急难时可查用”。
    • 内容结构:全书34章,共2144字(其中128字为后人增补),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采用三言、四言、七言韵语编写,兼具识字与常识教育功能。例如开篇:“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
    • 历史地位:从汉代至唐代一直是主流蒙学课本,唐代后被《千字文》《三字经》取代。
  2. 作为成语的“急就篇”

    • 引申含义:形容匆忙完成、未经充分准备的事物,多用于批评临时应付的行为,例如“这篇文章像是急就篇,缺乏深度”。
    • 语义关联:其贬义色彩源于《急就篇》作为速成教材的实用性特点,后演变为对仓促行事的比喻。

补充说明:古代《急就篇》抄本兼具书法范本功能,如三国皇象的章草写本,成为书法史重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急就篇的意思

《急就篇》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急急忙忙地写成一篇文章或作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急就篇》的部首是“心”字旁,笔画为12画。

来源

《急就篇》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篇中。逍遥游描述了一个人飞行的奇幻经历,其中有一句话是“心乎急乎,乎乎不乎?急乎已矣,乎乎不及已矣。”意思是心急如焚,为何还不赶快?急了也晚了。后来,人们将其中的“心乎急乎”演化为成语“急就篇”,用来形容急忙地去写文章。

繁体

《急就篇》的繁体字为「急就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急就篇》的写法多种多样,比如“急就篇”、“急就篇”等。

例句

他因为时间紧迫,所以急急忙忙地写了一篇《急就篇》。

组词

急迫、急速、忙碌、急躁

近义词

马不停蹄、急于求成

反义词

从容不迫、悠闲自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