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帛的意思、通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帛的解释

用纯色丝帛制作的旗帜。《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 郑玄 注:“通帛为大赤,从 周 正色,无饰。” 孙诒让 正义:“通帛者,谓縿斿通以一色之帛为之。”《文选·张衡<东京赋>》:“鸞旗皮轩,通帛綪斾。” 李善 注:“通帛曰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通帛”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通帛”指古代用纯色丝帛制作的旗帜,特指颜色统一的旗帜形制。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典籍中被明确记载,如《周礼·春官·司常》提到“通帛为旜”,郑玄注“通帛为大赤”(即纯红色)。其特点是旗面(縿)和垂饰(斿)采用同色丝帛,无其他纹饰。


出处与延伸

  1. 典籍记载

    • 《周礼》将“通帛”与“杂帛”对举,前者为纯色旗,后者为杂色旗。
    • 汉代张衡《东京赋》中“通帛綪斾”的描述,李善注“通帛曰旗”,进一步说明其形制特点。
  2. 诗词用例

    • 宋代周必大诗句“班衣加画绣,通帛杂牙旗”,清代吴仰贤“非是通帛质”,均以“通帛”代指旗帜。

其他解释(需谨慎参考)

部分非权威来源提出“通帛”可能与丝绸贸易相关,如解释为“商贸畅通”或“丝绸货物”。但此说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读。


“通帛”本义为纯色丝帛旗帜,属古代礼制范畴。若需深入研究,建议查阅《周礼》《文选》等典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通帛

《通帛》是一个表示传递丝绸和绸缎的词汇,它可以表示通过贸易或其他方式将丝绸品传递给他人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通帛》这个词的部首是“丝”和“巾”,丝在左,巾在右,笔画数为10。

来源

《通帛》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贸易时期,当时丝绸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通过丝绸贸易,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繁体

《通帛》的繁体写法是「通帛」。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文献中,有些地方使用了不同的写法,如“通薄”、“通蔽”、“通㷷”等,表示相同的含义。

例句

他通过《通帛》的方式将丝绸品传递给了其他国家的商人。

组词

1. 通商贸易:进行商业交流和贸易。
2. 通信:传递消息和信息的行为。
3. 通达:广泛流通和传递。
4. 帛书:以书面形式传播的知识和信息。
5. 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欧亚大陆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径。

近义词

1. 传递
2. 运送
3. 送达
4. 转交
5. 递送

反义词

1. 阻断
2. 中断
3. 堵塞
4. 隔离
5. 阻止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