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木杆 ”。
亦作“ 木桿 ”。木棍,木棒。《宋史·兵志九》:“骑兵佩劈阵刀,训肄时以木桿代之。”《元史·礼乐志二》:“舞表:表四,木杆,凿方石树之,用以识舞人之兆缀。”
“木杆”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指木制的棍棒或杆状物,结构由“木”(独体字)和“杆”(左右结构)组成,拼音为mù gǎn(部分资料注音为mù gān,存在地域或历史发音差异)。
在蒙古族传统中,木杆具有特殊意义。蒙古包后方常立一根光秃木杆,象征敬重与禁忌,外人不可随意靠近。
作为成语时,比喻人性格“坚硬刚直”,强调如木杆般不屈不挠的品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或文化背景,可参考《宋史》《元史》等原始资料,或查询权威词典(如、2)。
《木杆》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由木料制成的高大、笔直的杆状物。
《木杆》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木部和杆部。
木部的拆分部首是木,它表示与木材有关的意思。
杆部的拆分部首是木,表示与竹子有关的意思。
《木杆》的总笔画数为9画,其中木部的笔画数为4画,杆部的笔画数为5画。
《木杆》一词形成于古代汉语中,用来描述由木制成的杆状物。
《木杆》的繁体写法为「木桿」。
古代汉字中的《木杆》写作「木桿」,字形与现代汉字相似,只是结构稍有差异。
1. 他手里握着一根木杆,指挥着工人进行施工。
2. 这根木杆硬邦邦的,不会弯曲。
3. 农民将稻草捆绑在木杆上晾晒。
1. 木棍:由木材制成的粗大棍状物。
2. 木柱:用于建筑物的直立的木料。
3. 木梁:用于承重的横放木材。
木棍、木柱、木梁、竹杆
金杆、铁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