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计议;商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陪图议於中,所报亦大,庸非其人哉!”
(2).图谋,算计。《隋书·天文志下》:“又曰,沉阴,日月俱无光,昼不见日,夜不见星,皆有云鄣之,两敌相当,阴相图议也。”
(3).筹划。《东观汉记·冯勤传》:“ 魏郡 太守 范横 ,上疏荐 勤 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
“图议”是一个文言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解释:
计议、商讨
指共同商议或讨论事务,常用于政治或外交场景。例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体现其作为中性词的用法,强调对国家事务的谋划。
图谋、算计
带有贬义色彩,指暗中谋划或算计他人。如《隋书·天文志下》提到:“两敌相当,阴相图议也”,此处暗含敌对双方的权谋策略。
筹划
侧重于具体的规划与安排,例如《东观汉记·冯勤传》中描述冯勤“图议军粮”,指对军需物资的周密筹划。
词义辨析: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进一步分析其细微差异。如需完整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参考《史记》《隋书》等古籍原文。
《图议》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通过图画来表达意见、进行讨论和议论。
《图议》的部首是“言”(yán),具有声音和语言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为12。
《图议》一词起源于古代汉字的书法。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圖議」。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图议」的书写方式稍有不同。「图」字的上方是一个云状的象形图案,表示图画的意思。而「议」字的左边是一个口字旁,表示言论和讨论的意思。
1. 他们通过简明的图议方式,将复杂的问题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2.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企业管理的图议,非常适合经理们阅读。
3. 在会议上,大家围绕着图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组词:图书(tú shū,书籍的意思)、图像(tú xiàng,图示的意思)、图示(tú shì,用图画示意的意思)
近义词:图画、图表、图解
反义词:文字、言论、文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