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元立极的意思、体元立极的详细解释
体元立极的解释
指帝王即位。 唐 张九龄 《籍田赦书》:“昔者受命为君,体元立极,未有不谨於礼而能见教於人。” 唐 刘禹锡 《贺册皇太子表》:“伏惟 文武孝德皇帝 陛下,体元立极,垂训御时。”参见“ 体元居正 ”。
词语分解
- 体元的解释 谓以天地之元气为本。 汉 班固 《东都赋》:“体元立制,继天而作。”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体元则大,悵望 姑射 之阿。” 唐 王维 《门下起赦书表》:“体元作则,惟圣裁成。
- 立极的解释 .树立最高准则。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所以报本反始,所以庆长立极。” 明 唐顺之 《廷试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极。”.登帝位;秉国政。 宋 文天祥 《逐鹿》诗:“ 轩辕 此立
专业解析
"体元立极"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和典籍的成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含义可从字义和整体内涵两个层面理解:
-
字义解析:
- 体 (tǐ): 本义为身体、形体,引申为体察、体认、依据、效法。在此语境中,意为以...为根本、依据...来建立。
- 元 (yuán): 本义为首、始,引申为根本、本源、初始的元气或道。常指天地万物的本源、最高的法则或道德的根本(如“乾元”、“坤元”)。在此指天地宇宙的根本规律、最高的道德准则或创生万物的元气。
- 立 (lì):建立、树立、确立。
- 极 (jí): 本义为房屋的最高处、栋梁,引申为最高准则、标准、法度、中正之道(如“太极”、“皇极”)。在此指治理国家或立身处世的最高准则、根本大法。
-
整体内涵:
- 核心意思: “体元立极”意指效法或依据天地宇宙的根本规律(元)和最高的道德准则,来确立(立)治理国家或为人处世的根本大法、最高准则(极)。
- 哲学与政治意蕴: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统治者或圣贤应深刻体认宇宙自然的根本法则(天道、天理),并将这种对宇宙本源的体认作为建立人间社会秩序、政治制度、伦理规范的最高依据和根本出发点。其目标是建立一个符合天道、和谐有序的理想社会。
- 具体应用: 常用于描述古代圣王(如尧舜禹汤)或开国君主建立王朝、制定典章制度的行为。他们通过效法天地、体察大道,为国家和后世确立了根本的治国方略和行为规范。
总结来说,“体元立极”是指:依据宇宙的根本规律和最高的道德本源,来确立治理国家或立身处世的根本法则和最高标准。 它强调立国、立制、立身的根基在于对宇宙本体和道德本源的深刻体认与遵循。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 主编): 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对“体元立极”有明确的释义和引例分析。其释义强调“帝王即位,效法天地,创立制度”。(注:由于《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本访问权限限制,此处无法提供直接链接,但可通过各大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询)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这部词典专门收录解释古代汉语词汇,对“体元立极”的解释侧重于“帝王即位,建立统治的根本准则”。(注:商务印书馆官网提供词典信息,但具体词条需查阅实体书或授权电子版)
- 中国古代典籍(如《尚书》、《周易》及历代史书、政论): “体元立极”的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周易》的“大哉乾元”、《尚书》的“皇极”等概念,并在后世史书(如记载帝王即位诏书)和儒家经典注疏中被反复阐述和应用。例如,班固《汉书》等史书中常可见类似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体元立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综合搜索结果中的权威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
帝王即位(主流解释)
该成语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指君主登基称帝,强调帝王顺应天命、建立正统统治。如唐代张九龄《籍田赦书》提到“体元立极,未有不谨於礼而能见教於人”,刘禹锡的贺表也以此描述帝王即位。
注音:tǐ yuán lì jí,四声分别为上声、阳平、去声、阳平。
-
品德高尚(少数解释)
有网页提到该词形容人的道德修养达到极高境界,但此说法未见于古籍引用,可能是现代衍生或误读。
词源与演变
- 词素解析:“体”指遵循,“元”为初始、根本,“立极”意为确立至高准则。组合后引申为帝王登基时确立正统地位。
- 关联词:常与“体元居正”并用,均强调帝王即位合乎礼法。
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古代诏书、贺表,如唐代官方文书。
- 现代语境:极少使用,若需引用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
权威资料普遍支持“帝王即位”的解释,建议优先采用此含义。若遇到其他释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为引申或误用。
别人正在浏览...
吖啶百遶苞稂罢秩毙死不对茬儿猜薄财成赤斾冲暗导谕打情駡俏斗蛇氛浊父舅概览格别闺行过殿荷花淀后计壶梁魂鉴虎咽狼飡将带笺管剪式跳高检择枷示今韵计穷力屈酒罇隽髦恋爱令乙六牲龙飞凤舞胧胧漏兜论敌轮运铭篆钱纸青缸阙违尚年失心守分书淫醄醄桐子猥屑威形汙僈五盐相交有年香径向晩衔玉枭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