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苞稂的意思、苞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苞稂的解释

田间丛生的野草。《诗·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稂。” 朱熹 集传:“苞,草丛生也。稂,童粱,莠属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苞稂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具体释义如下:

一、词义解析 苞稂由"苞"和"稂"两个语素构成:

  1. 苞:原指植物未展开的叶片,后引申为包裹、丛生之意。《说文解字》释为"艸也,南阳以为粗履",指草本植物包裹花蕾的叶片。
  2. 稂:古称害苗之草,《诗经·曹风·下泉》毛传曰:"稂,童粱也",特指形似禾苗的恶性杂草。

二、复合词义项 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苞稂主要有两层含义:

  1. 字面义:指包裹在禾苗基部的杂草叶片,常见于古代农事文献,如《齐民要术》中描述"去苞稂之害"。
  2. 引申义:喻指表面有益实则有害的事物,如《盐铁论》有"除苞稂,安良民"的用法,比喻清除社会隐患。

三、文献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诗经·唐风·鸨羽》有"肃肃鸨行,集于苞稂"的记载,汉代郑玄注疏解释为"稂草之丛生者"。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辨析"苞稂非嘉谷,乃莠类也"。

四、相关词语 与之相关的词汇包括"稊稗"(害草统称)、"苞茅"(祭祀用捆束茅草)、"苞苴"(包裹贡品)。现代植物学中,"稂"对应禾本科的狼尾草属植物。

网络扩展解释

“苞稂”一词在常规汉语词典及文献中并未被收录,可能属于生僻词、方言或书写有误。以下为拆解分析及建议:

  1. 单字释义

    • 苞:
      ① 植物未开放的花蕾(如“含苞待放”);
      ② 丛生、茂密(如“竹苞松茂”)。
    • 稂:
      指一种形似禾苗的杂草(即“狗尾草”),常与“莠”连用(如“稂莠不齐”),比喻有害之物。
  2. 组合推测
    若按字面组合,可能指:

    • 丛生的稂草:形容有害植物聚集生长;
    • 比喻义:引申为隐患、不良事物的滋生(需具体语境支持)。
  3. 建议核实

    • 确认是否为“稗稂”“苞芦”等相近词的误写;
    • 提供词语出处或例句,以便进一步分析;
    • 查阅《汉语大词典》《辞海》等专业辞书或地方方言资料。

若需更精准解答,请补充上下文或检查拼写准确性。

别人正在浏览...

阿古柏魃虐被褐怀珠崩坏笔辩参燮常食朝议趻踔锄荒慈帷钓樟度古恶辞高扳槀本弓鞵句骊管朗孤踝过尔毫彘狠劲恚碍家具骄色夹起尾巴禁切铠装夸荐旷日经年烂靡雷声大,雨点小敛臂领选鸾辂没耳性面饼木肠纽星牵持俔俔潜袭亲睹寝停曲江会曲听桑陆色如死灰省内率性耍烟九水解庶品颂礼松髓特兀文行出处无乐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