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亭舍的意思、亭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亭舍的解释

驿亭的客舍。《后汉书·第五伦传》:“ 伦 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魏书·甄琛传》:“ 琛 长子 侃 ……以酒色夜宿 洛水 亭舍,殴击主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亭舍是中国古代交通体系中重要的建筑设施,其核心含义指供行人停留、官吏驻守的房舍。《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供旅客宿食的处所,多设在官道旁"(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2001年版)。该建筑类型最早可追溯至周代,汉代形成完备的驿传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的行政建制(来源:中华书局《汉书》校注本)。

从构词法分析,"亭"原指有顶无墙的开放式建筑,《说文解字》释为"民所安定也",后衍生出驿站功能;"舍"则特指供人居住的屋宇,二字组合凸显其兼具公共性与居住功能的建筑特性。东汉经学家郑玄在《三礼注》中特别强调亭舍"备盗贼,通文书"的双重职能(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

在历史演变中,亭舍的形制呈现多样性发展:秦汉时期多为夯土构筑的方形院落,配备马厩与粮仓;隋唐时期发展为双层阁楼式建筑,兼具瞭望功能;至明清演变为地方治安机构"巡检司"的前身。现代考古发现的敦煌悬泉置遗址,完整保存了汉代亭舍的文书档案与生活器具,印证了《居延汉简》中"亭卒日迹簿"的勤务记录(来源:文物出版社《敦煌悬泉汉简释粹》)。

当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常识》中指出,亭舍作为文化符号已融入汉语词汇系统,衍生出"亭候""亭传"等复合词,其"驻足""中转"的意象仍活跃于"亭台楼阁""长亭送别"等文学表达中(来源:中华书局《王力文集》)。

网络扩展解释

“亭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亭舍”由“亭”和“舍”两个词组成:

组合后,字面意思为“供短暂停留的房屋或亭子”,强调临时性用途。


二、历史语境中的具体用法

在古代文献中,“亭舍”特指驿亭的客舍,是驿站体系中供官员、信使等临时住宿的场所:

  1. 《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描述第五伦假意停留在驿站以掩人耳目。
  2. 《魏书·甄琛传》提到甄侃“夜宿洛水亭舍”,说明亭舍具有住宿功能。

这类场所多位于交通要道,兼具传递文书和接待过客的作用。


三、比喻与引申义

在文学作品中,“亭舍”可引申为人生或旅途中的暂时栖身之所,例如:

“戴颙遗听鹂之亭舍,葛洪传抱朴之典坟”
此处以“亭舍”象征文人雅士的短暂隐居之地。


四、总结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后汉书》《魏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板官剥斲裁辞草创柴天改玉车牀衬铺吃力不讨好痴笑惙惙绰的凤琴风闻分散染料焚销过得硬过桥拆桥黑粗轰动一时泓邃魂车嘉言吉词镌损郡斋读书志魁横阔疏枯臞袴靴赉恤漫没潘谷墨破头烂额牵肠萦心千载恨骑从穷寇勿追穷山敧邪起攒染须种齿人情世态沙漏山崩海啸赡护省理水性杨花书尾丝料睢呿谈虚讨赏天理难容帖席通风报信托言往还未沫文章四友嶰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