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阔疏的意思、阔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阔疏的解释

亦作“ 阔疎 ”。1.粗疏;不严密。 汉 王充 《论衡·书解》:“ 周 法阔疏,不可因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主守盗赃至於千九百万贯,以捕一匹夫便得赎, 汉 网可谓阔疏矣。”《宋史·律历志十五》:“於是《太初》《三统》之法相继改作,而推步之术愈见阔疏。”

(2).衰减,缺乏。 宋 李觏 《袁州州学记》:“ 范阳 祖君 无择 知 袁州 。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闕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疎,亡以称上意旨。”

(3).稀疏;稀少。 宋 苏轼 《与颍州运使刘昱启》:“条教阔疎,溪湖清远。”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乱离间阻,文会阔疏。”

(4).疏远。 唐 杜牧 《晚晴赋》:“倒冠落珮兮,与世阔疎。”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閭。何尝疎小人,小人自阔疎。” 宋 强至 《上枢密司徒侍中书》:“如某者受性固滞,与时阔疏,曾乏器资之长,屡更事任之剧。”

(5).相距较远。 宋 苏辙 《分司南京到筠州谢表》:“况復坟墓阔疏,父子离散,若臣家之忧患,实今世之孤穷。”《清史稿·礼志八》:“顷之, 圣祖 以春、秋两讲为期阔疏,遂諭日进讲 弘德殿 。” 章炳麟 《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议员之数,与民数相去既甚阔疏,则必不足以知民隐。”

(6).迂阔空疏;空泛。 宋 苏轼 《湖州谢上表》:“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疎,文学浅陋。”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章子厚 ﹞力詆 元祐 以来代言者,其略有‘二 苏 狂率,三 孔 阔疎’之语。” 章炳麟 《訄书·学变》:“然阔疏者苟务修古,亦欲以是快其佚荡。”

(7).放纵不羁。 宋 苏舜钦 《过濠梁别王原叔》诗:“余生性阔疎,逢人出胸臆。一旦触骇机,所向尽戈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阔疏”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阔疏”由“阔”(宽广、广阔)和“疏”(稀疏、疏远)组成,字面指事物之间距离或联系的远近疏密。

二、详细解释

  1. 粗疏;不严密
    形容制度、法律等不够严谨。例如《论衡·书解》提到“周法阔疏,不可因也”,指周代法律粗疏。
  2. 衰减;缺乏
    如宋代李觏《袁州州学记》中“儒效阔疏”,指儒学影响力减弱。
  3. 稀疏;稀少
    描述事物分布稀疏,如苏轼《与颍州运使刘昱启》中的“条教阔疏”。
  4. 疏远;关系淡漠
    元代刘壎《隐居通议》提到“文会阔疏”,指文人集会减少。

三、使用场景

四、例句参考

五、近义与反义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词典和古籍用例,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阔疏的意思

阔疏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来形容物体之间的间隔或距离,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状态或关系的宽广与疏离。

拆分部首和笔画

阔字的部首是门,总共有11个笔画。

疏字的部首是疋,总共有8个笔画。

来源

阔字来源于古代的战国文字,是从“鬼”字演变而来。而疏字则来源于甲骨文的形声字。

繁体

阔字的繁体为廣,疏字的繁体为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阔字的写法有些不同,其上半部分的形状更像一个人的盾牌;疏字的写法也有些变化,上半部分的“少”变成了像帽子的形状。

例句

1. 阔疏的间隔使得建筑物看起来更加整齐有序。

2. 他与家人的关系一直比较疏远,很少进行交流。

组词

1. 隐藏:指某物被遮蔽起来,无法被看到。

2. 开阔:指地势平坦,视野辽阔。

近义词

1. 宽广:形容范围广大,空间宽阔。

2. 广阔:指地域面积辽阔,空间宽敞。

反义词

1. 狭窄:指范围狭小,空间有限。

2. 密集:表示物体间距离紧密,排列紧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