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读书志的意思、郡斋读书志的详细解释
郡斋读书志的解释
书目名。南宋晁公武撰。共收书一千四百余部,每一书目之后有解题。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私人藏书目录。传世有“袁州本”和“衢州本”两种版本,均刊印于1250年,但内容互有不同。清末王先谦合校袁、衢两本为一本。
词语分解
- 郡斋的解释 郡守起居之处。 唐 白居易 《秋日怀杓直》诗:“今日郡斋中,秋光谁共度?” 唐 李商隐 《华州周大夫宴席》诗:“郡斋何用酒如泉,饮德先时已醉眠。” 清 赵翼 《镇安土俗》诗:“城中屋少惟官廨,墙
专业解析
《郡斋读书志》释义
《郡斋读书志》是中国现存最早、体系完备的私家藏书目录与提要著作,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名称可拆解释义如下:
-
“郡斋”
- 字义解析: “郡”指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斋”指书房、书斋。
- 名称来源: 作者晁公武时任四川转运副使,其官署称为“郡斋”。此书即他在此任职期间,利用其丰富藏书编撰而成,故以任职之地“郡斋”命名。这体现了古代文人常以居所或官职所在地命名著作的传统(如《梦溪笔谈》)。
- 引申含义: 代指晁公武编纂此书的具体场所和官方背景。
-
“读书志”
- 字义解析: “读书”即阅读书籍;“志”指记录、记载、志书(如地方志)。
- 名称含义: 此部分点明了书籍的性质和内容。“读书志”意为记录读书心得的著作,或关于书籍的目录志书。具体而言,它是一部对所藏图书进行著录、分类并撰写提要(解题)的目录学专著。
- 核心内容: 书名清晰地表达了该书的核心功能——记录晁公武对所藏图书的整理成果和学术见解。
-
综合释义
- 整体含义: 《郡斋读书志》即“晁公武在其四川转运副使官署(郡斋)中,对其所藏图书进行整理编目并撰写提要的著作”。
- 学术定位: 它开创了私家藏书目录撰写解题(提要)的先河,不仅著录书名、作者、卷帙,更侧重于考订学术源流、评论内容得失、介绍作者生平、记录版本异同等,具有极高的文献学、目录学和学术史价值。
权威参考来源:
-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明确将《郡斋读书志》定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提要式私家藏书目录”,详细介绍了其作者、成书背景、体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和学术价值。
- 《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孙猛校证): 作为现代最权威的整理校证本,其前言和校证说明深入阐述了该书的命名缘由、编纂过程、版本流传及在目录学史上的核心地位。
-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原序: 晁公武在自序中提及了藏书来源(主要继承井度赠书)、编纂动机(“日夕躬以朱黄,雠校舛误,终篇,辄撮其大旨论之”)及命名原因(“书凡若干卷,今三荣僻左少事,日夕躬以朱黄…乃命工锓木,以广其传,而属余为序。余受而读之,其大略如此…”)。
- 目录学史研究(如《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 公认《郡斋读书志》与稍后的《直斋书录解题》并称宋代私家目录双璧,奠定了后世提要目录的基本范式,其“解题”体例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影响深远。
《郡斋读书志》之名,精确概括了其诞生地点(郡斋)、核心内容(读书)及著作体裁(志),是宋代目录学巅峰之作的代表,其命名本身即蕴含了丰富的文献学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郡斋读书志》是南宋晁公武编撰的私家藏书目录,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以下是综合解释:
-
基本概况
成书于南宋,收录图书1492部,涵盖经、史、子、集四部,下设45小类(如经部10类、史部13类)。每书附有解题(内容提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提要式私藏书目。
-
结构体系
采用“总序-部序-类序”三级框架:四部各有总序,多数小类前有小序,形成完整目录体系。这种分类法对后世《四库全书总目》等影响深远。
-
版本流传
现存两种宋代刻本:1250年刊印的“袁州本”(20卷)和“衢州本”(25卷),内容互有差异。清末王先谦将二者合校为一本。
-
文献价值
尤其注重收录唐代与北宋典籍,为研究宋以前文献提供了重要参考。解题内容涉及作者生平、成书背景、内容评述等,具有学术史意义。
-
名称由来
“郡斋”指晁公武任四川转运使时的官邸,因藏书和编目工作在此完成,故以地点命名。
该目录现存版本可通过《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查阅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飙疾不谅蚕茧长命百岁长槊常旸出何经典地重东零西散斗禄发蒙房术翻天蹙地凤翅肤受之訴轨道鬼哭神嚎匠世矫枉戢兵介白进贤菜濬川举胔控阨老瓢醴酒林阜龙景胪举蛮猺毛发之功明成祖明楼暋乱磨扇压住手牧倅慕类盼祷轻绝轻口轻舌情况酋豪容阅柔靡圣勋生赀襫襏衰萎输税疏音损省天宫天香舞干巫史五心详济相嬗撷子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