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目名。南宋晁公武撰。共收书一千四百余部,每一书目之后有解题。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私人藏书目录。传世有“袁州本”和“衢州本”两种版本,均刊印于1250年,但内容互有不同。清末王先谦合校袁、衢两本为一本。
《郡斋读书志》是南宋晁公武编撰的私家藏书目录,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概况
成书于南宋,收录图书1492部,涵盖经、史、子、集四部,下设45小类(如经部10类、史部13类)。每书附有解题(内容提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提要式私藏书目。
结构体系
采用“总序-部序-类序”三级框架:四部各有总序,多数小类前有小序,形成完整目录体系。这种分类法对后世《四库全书总目》等影响深远。
版本流传
现存两种宋代刻本:1250年刊印的“袁州本”(20卷)和“衢州本”(25卷),内容互有差异。清末王先谦将二者合校为一本。
文献价值
尤其注重收录唐代与北宋典籍,为研究宋以前文献提供了重要参考。解题内容涉及作者生平、成书背景、内容评述等,具有学术史意义。
名称由来
“郡斋”指晁公武任四川转运使时的官邸,因藏书和编目工作在此完成,故以地点命名。
该目录现存版本可通过《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查阅完整内容。
《郡斋读书志》是唐代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本与读书相关的著作。它的主题是读书心得和读书方法,旨在指导读书人如何进行高效的阅读和学习。
《郡斋读书志》这个词可以拆分成3个汉字:郡、斋、读。其中,郡的部首是阝,斋的部首是斗,读的部首是讠。郡斋读书志的总笔画数是23画。
《郡斋读书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是一本描写读书心得和方法的著作。在繁体字中,郡斋读书志的写法是「郡齋讀書誌」。
在古时候,郡斋读书志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常见的写法是「郡齋讀書誌」。这种写法体现了汉字的演变和变体。
1. 读《郡斋读书志》,我受益匪浅。
2. 他对《郡斋读书志》中的方法和思想有深入的研究。
郡守、读书、志向、著作、斋戒
读书心得、阅读经验、读书笔记
不读书、不求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