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板官的意思、板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板官的解释

晋 、 南北朝 时,诸王及大臣得自委任属官,在板上书授官之辞,谓之“板官”。《魏书·邢峦传》:“詔曰:‘ 峦 至彼,须有板官,以怀初附。’”《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魏郡 太守遣兼丞 张含 賫板詔书印綬,假臣为 平原 内史” 唐 李善 注:“凡王封拜,谓之板官。”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虎爪板》:“ 晋 宋 之代,大臣皆得自辟除官属,以板召,谓之板官。”参见“ 板行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板官”是古代官职制度中的特定术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晋朝至南北朝时期,诸侯王或权臣自行委任属官时,将授官文书书写在木板(板)上的形式,这类官员被称为“板官”。这种任命方式体现了当时地方势力的一定自主权。

  2. 历史背景与操作形式
    根据《魏书·邢峦传》等文献记载,中央政权允许王公大臣“自辟属官”,即自行选拔僚属。任命时需在木板上书写官职名称和任命辞(类似委任状),作为官方凭证。

  3. 与现代用法的差异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板官”可引申为“临时代理职务的人”,甚至关联《西游记》中孙悟空代理官职的情节。但此用法与历史原义不同,可能属于文学化的引申或误传,需注意语境区分。

  4. 相关文献与例证

    • 《魏书·邢峦传》记载了板官的实际应用场景。
    • 唐代李善注《文选》时明确“凡王封拜,谓之板官”。

板官的核心含义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官僚制度,强调通过书面形式进行非中央直接任命。现代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但历史原义更具权威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板官》这个词意思是什么?

《板官》指的是明清两代官府在一定地区设立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务。这些机构由官员领导,负责维护地方秩序和处理纠纷,同时还参与税收征收和官方监察等工作。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板官》这个词由“木”部和“官”部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木”,表示与木材或相关概念有关。共有10画。

来源:

《板官》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明代建立时期。它源于古代为了管辖地方和维护公正所设立的官府机构。在明清两代,这种官府机构被称为“板官”,成为地方行政和司法的重要组织,对于地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繁体:

《板官》的繁体字为「版官」,它的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只是书写形式有所不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指的是在古代使用的汉字书写形式。《板官》这个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比可能有所不同,需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具体的写法。

例句:

1. 地方的《板官》负责处理纠纷并维护社会秩序。 2. 他被任命为该地区的一位《板官》。

组词:

与《板官》相关的组词有:官府、地方行政、司法、纠纷处理等。

近义词:

与《板官》意思相近的词有:县衙、县府、地方法院等。

反义词:

与《板官》意思相反的词有:民间自办、私人仲裁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