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 、 南北朝 时,诸王及大臣得自委任属官,在板上书授官之辞,谓之“板官”。《魏书·邢峦传》:“詔曰:‘ 峦 至彼,须有板官,以怀初附。’”《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魏郡 太守遣兼丞 张含 賫板詔书印綬,假臣为 平原 内史” 唐 李善 注:“凡王封拜,谓之板官。”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虎爪板》:“ 晋 宋 之代,大臣皆得自辟除官属,以板召,谓之板官。”参见“ 板行 ”。
板官在汉语词典中未作为独立词条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字源及历史文献分析。从构词法看,“板”可指木板、印版或文书,“官”指官吏或职位,推测其可能指代古代与文书制作、管理相关的职位。例如《宋史·职官志》记载“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彩、绘素装钿之饰”,其中“板作”部门涉及文书雕版,相关职务或与“板官”概念存在关联。该词更可能为特定历史语境下的非固定官职称谓,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用例。
“板官”是古代官职制度中的特定术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基本定义
指晋朝至南北朝时期,诸侯王或权臣自行委任属官时,将授官文书书写在木板(板)上的形式,这类官员被称为“板官”。这种任命方式体现了当时地方势力的一定自主权。
历史背景与操作形式
根据《魏书·邢峦传》等文献记载,中央政权允许王公大臣“自辟属官”,即自行选拔僚属。任命时需在木板上书写官职名称和任命辞(类似委任状),作为官方凭证。
与现代用法的差异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板官”可引申为“临时代理职务的人”,甚至关联《西游记》中孙悟空代理官职的情节。但此用法与历史原义不同,可能属于文学化的引申或误传,需注意语境区分。
相关文献与例证
板官的核心含义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官僚制度,强调通过书面形式进行非中央直接任命。现代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但历史原义更具权威依据。
敖粟彪蔚宾席逼笮长蛇封豕躭饶恩狎二祧方收付息告天鸟行壠寒液荒旱化色五仓会客室检察厅简御骄奢甲作嶻然禁水锦茵寄人檐下籍书鸠盘茶轲卿雷击两虎猎围慄鋭路断人稀满身茅茨土阶牛下盘龙茶千佛洞乾忙褰褰汽筒秋雕邱真人蜷伏榷束阙竦羣见趋翔沙鹘苫盖绍兴市生化使客説帖诵弦泰山磐石兔房外此饷鞘闲溜消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