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踢斛淋尖的意思、踢斛淋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踢斛淋尖的解释

旧时盘剥百姓、多收赋粮的一种手段。踢斛,用脚踢动装满粮食的斛斗,使米粒密集充实,以便再装;淋尖,粮食装平斛斗后继续装成锥形,而使米粒淋漓下滑。《明律·户律·多收税粮斛面》:“踢斛淋尖,多收斛面者,杖一百。”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徭役》:“计诸杂费,共约每石五钱有餘,加以踢斛淋尖,几于平米二石,始完漕串一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仓收陋弊》:“又有仓胥积恶,指称米色杂碎,掯勒不收。或串同斗级,踢斛淋尖,指称欠数,停阁仓收,此仓蠹之为害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踢斛淋尖"是明清时期漕粮征收过程中官吏盘剥百姓的舞弊手段,由"踢斛"和"淋尖"两个动作组成。该术语源自古代粮食计量器具"斛"(方形或圆形大容器)的使用场景:

踢斛:官吏在量米入斛时用脚猛踹斛壁,通过震动使粮食因重力下沉压实,腾出空间后可要求百姓补填"不足之量"。

淋尖:在斛内粮食堆成锥形尖顶后,继续倾倒粮食使其自然滑落斛外,但官府仍将洒落的粮食计入征收总量。

这种手法被《清史稿》记载为"积年陋规",据《中国历代食货志》记载,清代每石漕粮经此手法可多征2-3升。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旧时盘剥百姓的苛政",现多用于引申指代变相压榨行为。该现象在《清代漕运史研究》等专业著作中均有详细案例分析,反映古代赋税制度执行层面的腐败现象。

网络扩展解释

“踢斛淋尖”是旧时官吏或税吏在征收粮食赋税时,通过不正当手段盘剥百姓的一种方式。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踢斛
    指用脚踢动装满粮食的斛斗(古代量器),使米粒因震动而密集紧实,腾出空间后可继续装入更多粮食,从而变相多收赋税。

  2. 淋尖
    指将粮食堆满斛斗后,继续向上堆成锥形,顶部米粒因重力自然滑落形成“尖顶”,滑落的部分也被计入赋税。

二、历史背景与目的

三、社会影响与记载

四、总结

“踢斛淋尖”是古代赋税征收中的典型弊政,通过物理手段和计量欺诈剥削百姓。尽管历代律法明文禁止,却因官僚体系腐败长期存在,成为加剧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

别人正在浏览...

阿娇金屋阿克苏姆王国八貂颁冰壁道餔乐草市春播出浴大柄戴山鳌达斡尔语的本底末对汛遁秦儿孙自有儿孙福幡节佛国归期固且旱气撝谦卉翕矫正记殿捷报脊檩敬老怜贫纪事攫掇郡政康富渴待来函拉锁子獠市列壤临决没准庞博敲枰峭险祈祓器谋三过声云蜀菊数量级四犯叹气铜表王进喜维舟物卢舞扇咸安宫官学嫺熟效芹小手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