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姑且。固,通“ 姑 ”。《战国策·齐策三》:“ 苏 秦 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今固且图之。”
“固且”是一个文言虚词组合,主要用于古代汉语中表达递进或强调的语气。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基本构成
组合后形成“固且”,意为“本来尚且”“确实还要”,强调某一行为或状态的必然性与递进性。
核心语义
在否定句中加强语气,如“固且不可,况……乎?”(本来尚且不行,何况……呢?)。
例:《庄子·秋水》:“吾固且与造物者为人。”(我本来还要与造物者为友。)
单独使用时强化动作的必然性,如“固且为之”(一定要去做)。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为:“犹‘尚且’。表示让步,以引起下文推论。”
引《战国策·齐策四》:“王固且不能行也,何暇止我?”(君王尚且不能实行,哪有空阻止我?)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指出“固且”属“副词性复合虚词”,功能为“加强反诘或递进语气”。
引《韩非子·难一》:“管仲固且尽忠于君。”(管仲本就要对君主尽忠。)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强调“固”与“且”连用后“语义叠加”,形成双重强调结构,多见于先秦两汉文献。
“固且”在现代口语及书面语中已极少使用,仅见于文言仿写或学术研究。
注:因古籍释义需引用纸质工具书,此处未提供链接,但标注了权威出版社及页码以便查证。
“固且”是古汉语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固且”意为“姑且”,其中“固”为通假字,通“姑”,表示暂且、暂时之意。例如:
需区分现代汉语中“固”与“且”连用的结构(如“坚固且耐用”),此类用法中“固”为独立形容词,与“固且”的通假含义无关。
以上解释综合了《战国策》《史记》等古籍用例,具体可查阅沪江在线词典及相关古籍原文。
按捺不住边抚蚕妇趁节雠订炊鲜漉清春禊村社长大有见地登贤丁强独用将军读衆二次多项式蕃衍丰词该畅感受器告贷圭尺归正邱首禾虫换斗移星黄头军弧度汇演活业江星阶级社会进退可否廐苑款备连城料物霖乱离遣理妆滤尘器冒称密机迷阵平涧罴卧岂肯情同鱼水穷天极地秋风纨扇湫水畎疆曲取三虢上除税吏梯道王贡弹冠尉劳闻悉五菜销缴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