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帝王夏天赏赐冰块给群臣。《周礼·天官·凌人》:“夏,颁冰,掌事。” 郑玄 注:“暑气盛,王以冰颁赐,则主为之。”《大戴礼记·夏小正》:“颁冰。颁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
(2).指帝王所赏赐的冰块。 唐 韦应物 《冰赋》:“睹颁冰之适至,喜烦暑之暂清。”
颁冰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传统制度,指夏季由官方向贵族或臣属分发冰块以避暑的行为。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凌人》记载:“夏颁冰,掌事。”郑玄注:“暑气盛,王以冰颁赐,则主为之。”其核心含义包含三个层面:
制度性分配
作为周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颁冰制度通过《周礼》确立规范流程,由"凌人"专职掌管冰窖管理,每年藏冰量达三万立方("三其凌")。这一制度延续至明清,清代工部仍设"冰窖监督"职位。
政治象征意义
《左传·昭公四年》记载"火出而毕赋",杜预注强调"言霜降而煖退,火见而寒往",揭示其蕴含的天人感应观念。帝王通过颁冰仪式强化统治权威,受赐者身份需达大夫级别以上。
文学意象衍生
唐代诗人韦应物《冰赋》中"颁冰无次,凝冱有期"的表述,将颁冰仪式转化为时序更替的文学意象。宋代《东京梦华录》详细记载汴京六月"颁冰麨"的市井场景,反映该制度向民间延伸的演变过程。
现代汉语研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古代官府夏季分赐冰块",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该词属于"礼制类专有名词"。在当代使用中,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和古风文学创作领域。
“颁冰”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古代帝王赐冰的行为
指夏季帝王将冰块赏赐给群臣以消暑的制度,源自《周礼·天官·凌人》中的记载:“夏颁冰,掌事。”。这一做法体现了古代对冰资源的重视,也反映了等级制度下的赏赐文化。
指帝王赏赐的冰块本身
如唐代韦应物在《冰赋》中写道:“睹颁冰之适至,喜烦暑之暂清。”,这里的“颁冰”即指帝王赐予的冰块。
注意:部分资料提到“颁冰”作为形容词性成语形容严寒天气(如“天气颁冰”),但此用法缺乏古籍直接佐证,可能为现代误传。建议优先参考《周礼》等文献中的原始释义。
谤嗤毕罗並湊播种机补落迦财帛残竹侧门层隅参伍错综产家大器抽薪止沸从车代词挡死牌旦夕之间道扰擣碪地磁极牒启短短都给事中堕胎鹅鹳放去方足圆颅干办公事更令明号桄榔酒锢寝画殿胡猜监宫金精玉液羁魄酒藏拘絏丽柔六街三陌留犁密差闹房虐威逆叛逆亲疲费潜光隐德巧梅鹊黑羣祀软铺铺盛筵守械说书先生舞会雾衣霞脚罅隙夏征锡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