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放册命的盒子。《辽史·礼志五》:“皇帝受册仪……侍中取册,捧册官捧册匣至读册官前跪,相对捧册。”
“册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释可综合多来源信息归纳如下:
“册匣”指盛放册命(古代帝王封赠的文书)的盒子。由“册”(竹简、文书)和“匣”(带盖的容器)组合而成,本义为存放重要文书的专用容器。
在《辽史·礼志五》中记载了皇帝受册仪式的场景:“侍中取册,捧册官捧册匣至读册官前跪,相对捧册”,说明册匣在皇家礼仪中用于存放象征皇权的册命文书。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册匣可引申为存放书籍、文稿或珍贵物品的容器。例如形容学问渊博者为“腹有册匣”,比喻其知识储备丰富。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引申,非原始含义。
以上内容综合了汉典、沪江词典等高权威来源(),并补充了《辽史》等历史文献例证,次要引申义标注了来源权威性()。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辽史》原文或专业汉语词典。
《册匣》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盛装纸张或书籍的木匣。它可以用来指代以前存放书籍或文件的木制容器。
《册匣》的部首是「⾯」和「⼲」,分别位于左右两个部分。它的总共有10个笔画。
《册匣》是一个古代汉字,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字形态。它在繁体中的写法是「冊匣」,字形相对保持原始的形态不变。
在古代汉字中,「册匣」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在古代的文字中,它的结构和形态是更加精细和复杂的。
1. 这个寺庙里有一间古老的藏经库,里面摆满了金光闪闪的《册匣》。
2. 在这个博物馆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精美的《册匣》及其保存的古代文献。
《册匣》作为一个词组,没有太多的组词习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前后缀,如「册体匣」、「册册匣匣」等,来创造新的词组。
与《册匣》意思接近的词语有「书匣」、「阁匣」等,它们都是指存放书籍或文件的木匣。与《册匣》意思相反的词语是「散开」、「散乱」等,指的是纸张或书籍被散开或乱放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