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郎官的意思、郎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郎官的解释

(1).谓侍郎、郎中等职。 秦 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 西汉 因 秦 制不变。 东汉 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 魏 、 晋 、 南北朝 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 汉 。 隋 分郎官为侍郎与郎。 唐 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 唐 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曰﹞‘且陛下从 代 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輦受其言。’”《后汉书·明帝纪》:“ 馆陶公主 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帝﹞谓羣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6*民受其殃,是以难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裴安卿 做了郎官几年,陞任 襄阳 刺史。”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历代郎官》。

(2).湖名。在 汉阳城 东南。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予久客 古沔 …… 郎官 、 大别 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参见“ 郎官湖 ”。

(3).指郎位星。 清 孙枝蔚 《式庐诗为石仲昭明府访方尔止处士而作》:“江天昨夜寒偏甚,忽有郎官过少微。”参见“ 郎位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郎官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郎官是古代中国职官体系中的重要称谓,其词义与职能随朝代演变而发展。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其核心含义如下:

  1. 词源与基本释义

    “郎”字本义为廊庑,引申为帝王近侍的居所,后指代侍从官员。《说文解字》释“郎”为“鲁亭”,段玉裁注称“郎”为“廊屋”,后借指官名。汉代起,“郎官”成为宫廷侍卫、顾问的统称,隶属光禄勋,分为侍郎、郎中、中郎等职级。

  2. 职能与历史演变

    郎官最初负责宫廷禁卫与文书传递,后发展为选拔人才的储备职位。《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可见其兼具护卫与行政职能。至隋唐,郎官逐渐转为六部属官,如“侍郎”成为副长官,职权向中央政务倾斜。

  3. 社会地位与文化影响

    郎官因接近权力中枢,被视为仕途晋升的重要阶梯。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提及“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即指其曾任郎中一职。唐宋诗词中,“郎官”亦成为青年才俊的代称,如杜甫诗云“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裁红晕碧功最多,起郎少年能步骤”。

  4. 典章制度中的规范

    历代对郎官的选拔、考核均有严格规定。如《唐六典》详载吏部考功郎中“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反映其职能的专业化。明清时期,郎官品级细化,如“员外郎”为从五品,属六部司级副职。

网络扩展解释

“郎官”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其含义和职能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郎官是古代对侍郎、郎中、议郎、中郎等职位的统称,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作为君主身边的侍从官员。秦代设郎中令,属皇帝近臣,负责护卫、随行及政策建议等事务。

二、历史演变

  1. 秦汉时期

    • 西汉沿袭秦制,郎中令下属的郎官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最多时达五千人,主要职责是守卫宫廷、充任车骑随从。
    • 东汉时期,尚书台成为行政中枢,分曹理事的尚书郎职权扩大。
  2. 魏晋至隋唐

    • 隋代将郎官分为侍郎与郎,唐代在六部中设郎中与员外郎,形成“郎中主事、员外郎佐之”的体系。
    • 唐代以后,郎官主要指六部中的郎中、员外郎,成为官员晋升的重要阶梯。

三、职责与选拔

四、其他含义

  1. 地理与天文:
    • 指湖北汉阳东南的“郎官湖”。
    • 象征星宿“郎位星”,如清代诗词中“郎官过少微”的典故。

五、总结

郎官从战国至清代,职能从侍卫逐渐转向行政,成为官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拔和职权的变化也反映了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若需更完整的历史脉络,可参考《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陵保义边省鼻饲碧翁翁藏埋谄诉朝昼齿牙余慧爨烟大还黮暗盗篡刀风电匣子地镜底许惇典輀柩伐谋泛音分宜雰浊妇人家赶海呵诘鸿鶱凤逝画绢花鹰简少敬陈管见矿屯来日拦腰布临去秋波罗绣美洲贫约启瞶振聋起伙青绫轻险青竹劝盘铨用鹊知风身圭汤羊天命亭亭植立惟谷伟绩丰功隈緌无动于中乌亮无理式勿谓言之不预想望风褱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