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狙狯的意思、狙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狙狯的解释

亦作“ 狙侩 ”。狡猾奸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二中贵命相》:“﹝ 朱陞 ﹞冒认 朱相国 金庭 同宗,与其疏族称昆季,狙獪闪烁,犹然山会胥吏伎俩也。” 清 黄景仁 《绮怀》诗:“曾作 容华 宫内侍,人间狙獪恐难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且飞扬其狙獪之奸,更不嫌乎鬼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 樊氏 虽贫,亦非狙侩无赖者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狙狯”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现多用于文学作品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拼音与释义
拼音:jū kuài
释义:形容狡猾奸诈,常以猴子(“狙”指猕猴)的机敏狡猾作比喻。该词包含对人性狡诈的贬义评价,如《聊斋志异》中描述恶人“飞扬其狙狯之奸”。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学典籍:
    • 明·沈德符《野获编》用“狙狯闪烁”描述虚伪奸猾之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多次使用此词,如《席方平》篇批判阴间官吏的狡诈。
  2. 构词解析:
    • “狙”本指猕猴,引申为暗中观察、伺机而动(如“狙击”);
    • “狯”即狡诈,“狙狯”组合后更强调如猴般机敏却阴险的特质。

三、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生僻,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仿古语境中,需注意使用场景的适配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狙狯》是什么意思

《狙狯》(读音jū kǎo)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狡猾”或“狡诈”。它描述人的行为或性格具有狡猾、狡诈的特点,常用来形容那些善于用诡计欺骗他人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狙狯》的拆分部首为“犬”和“犬”,它是由两个相同的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

来源和繁体

《狙狯》源自于《康熙字典》收录的字表中,属于汉字中的一个用法。繁体字为「狡猾」,与简体字的写法有所不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狙狯》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其基本结构和意义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的行为狡猾、阴险,总是设法骗取别人的信任。
2. 这个商人具有狙狯的性格,常常使用一些手段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组词

狡狯心机、狙狯奸诈、狙狯诡诈、狙狯多疑

近义词

狡诈、狡猾、诡诈、奸诈

反义词

正直、坦诚、天真、朴实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