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怗辞的意思、怗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怗辞的解释

伏罪状词。《宋书·礼志二》:“既被催摄二三日,甫输怗辞。虽理屈事穷,犹闻义耻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怗辞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怗”和“辞”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二者本义及古籍用例分析:

一、单字释义

  1. 怗(tiē)

    本义为“平定、安宁”,引申为“顺从、服帖”。《说文解字》释“怗”为“服也”,《广雅·释诂》注“怗,静也”。如《礼记·乐记》载“柔气不惕,则怗懘之音作”,指乐声平和安定。

  2. 辞(cí)

    指“言辞、文辞”,亦含“推辞、告别” 等义。《说文解字》称“辞,讼也”,后泛指语言表达形式。

二、复合词“怗辞”的涵义

“怗辞”在古籍中多表示“平和顺从的言语” 或“使人心安的文辞”,强调言辞的安抚、调和作用。例如:

三、权威典籍用例

《礼记·乐记》原文: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柔气不惕,则怗懘之音作。”

此处“怗懘”(“懘”通“辞”)指平和舒缓的音乐,引申为通过艺术或言辞实现社会和谐,印证“怗辞”蕴含的安定、教化意义。

四、现代释义总结

“怗辞”属文言遗存词汇,现代汉语已罕用。其核心义可归纳为:

以温和顺从的言辞平息纷争、安抚人心,体现语言的社会调和功能,常见于先秦两汉文献对礼乐教化的论述中。


参考资料:

  1.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礼记·乐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本)
  3.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怗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2.词源解析

3.使用场景

若需进一步了解“怗”的其他用法(如“怗息”“怗马”),可参考汉语字典或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爱财如命白辂摆挣鲍人被保险人陂淀编队勃欝不起眼尘域出闱蹬蹭得手东枢短陌杜断房谋敦悫二话放二四费米风雷性风宇坟土弗咈高文典策贯矩滚枕过望寒疮夹裙击刁金粟如来斤凿九节狸窥戎劳嘈连形临敌易将龙颜眉头一放,计上心来眇漫片鸿普天牵束清森染事人众色宠社木神耀税舍四谏素气同辙偷换论题讬谕王卒微阳歙砉新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