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观兵。谓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墨子·明鬼下》:“ 武王 以择车百两,虎賁之卒四百人,先庶国节窥戎,与 殷 人战乎 牧 之野。” 孙诒让 间诂:“窥戎即观兵。”
“窥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uī róng,其核心含义为检阅军队以展示军威,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该词由“窥”(暗中察看)和“戎”(军队、军事)组成,字面可理解为“观察军队”,实际指通过检阅军队来彰显武力威慑,类似“观兵”之意。
古籍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墨子·明鬼下》中的记载:“武王以择车百两,虎賁之卒四百人,先庶国节窥戎,与殷人战乎牧之野。”清代学者孙诒让在《墨子间诂》中注释:“窥戎即观兵”。
单字解析
“窥戎”属于古代军事术语,多用于描述通过军事检阅展示实力的行为。
《窥戎》这个词来源于《诗经·国风·秦风·窥井》一首中的一句:“窥戎察丈夫。”其中,“窥戎”表示观察了解戎(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丈夫(指男性)。
根据《康熙字典》,《窥戎》的部首为“穴”,第一笔画为3,第二笔画为4。
《窥戎》一词来源于《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现存的诗歌总集,反映了先秦时期诗歌的风貌。
《窥戎》的繁体字为「窺戎」。
古时候《窥戎》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相比有所不同,但部分字形仍然相似。古代写法中,「窥」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用单撇表示,「戎」的上部分更像一个椎字。
1. 他通过《窥戎》一书,了解到了古代戎族的风俗习惯。 2. 他一直热衷于窥探战争史料,特别是关于戎族的研究。
窥视、窥探、窥伺、戎马、戎装、戎狄
窥视:窥望、偷窥、监视 戎狄:胡人、北方游牧民族
窥视的反义词是尊重、私密 戎狄的反义词是夷狄、夷人、夷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