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眇漫的意思、眇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眇漫的解释

辽远无际貌。《梁书·诸夷传·婆利国》:“ 长江 眇漫,清泠深广,有生咸资,莫能消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眇漫"是一个古汉语中的合成词,属于形容词性词组,主要用于形容空间或视觉上的辽远、广阔而模糊不清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眇漫(miǎo màn)

指遥远无边、辽阔而难以看清或辨明的景象或空间状态。常用于描绘水域、天空、原野等宏大而朦胧的视觉场景,带有苍茫、空阔的意境。


二、分字解析

  1. 眇(miǎo)

    • 本义为“一目失明”,引申为微小、遥远、模糊不清(《说文解字·目部》:“眇,一目小也”)。
    • 在古汉语中常表深远、高远之意,如“眇眇”(高远貌)、“眇默”(幽远难测)。
  2. 漫(màn)

    • 本义为“水势浩大无边际”,引申为广阔、弥漫、无边无际(《玉篇·水部》:“漫,水广大貌”)。
    • 如“漫衍”(绵延伸展)、“漫漶”(模糊不可辨识)。

合成词义:二字组合强化了空间上的辽远苍茫与视觉上的朦胧感,常见于诗文描写自然景观。


三、文献用例与权威参考

  1. 唐代卢照邻《五悲·悲昔游》:

    “烟霞眇漫兮,信美而非吾土。”

    释义:云雾缭绕、山川辽阔苍茫,虽美却非故乡。此处“眇漫”写景的浩渺空灵之感。

  2. 《汉语大词典》释义:

    “眇漫:辽阔貌。”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权威工具书明确其形容空间广阔的特征

  3.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补充:

    指出“眇漫”属中古汉语复合形容词,多用于骈文与赋体,强调视觉与心理的双重苍茫感。


四、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极少独立使用“眇漫”,但可见于:


五、近义词对比

词汇 核心差异
浩渺 侧重水域广阔(如“烟波浩渺”)
苍茫 强调空阔而略带萧瑟(如“暮色苍茫”)
邈远 偏重空间距离遥远(如“山川邈远”)
眇漫 突出视觉模糊的辽阔感,更具文学性

权威参考文献

  1. 卢照邻. 《卢昇之集》[M]. 中华书局, 1980.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Z].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Z]. 商务印书馆, 1999.

(注:因古汉语词汇的学术引用多源自纸质工具书及古籍,此处提供权威出版物信息,未添加无效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眇漫”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眇漫”指辽远无际的样子,多用于形容空间或时间的广阔无垠,带有古典文学色彩。例如《梁书·诸夷传·婆利国》中“长江眇漫,清泠深广”,即以“眇漫”描绘江水的浩渺无际。

二、词义溯源

  1. “眇”的引申义
    在古汉语中,“眇”本义为“一目小”(《说文解字》),后引申为深远、高远,如《楚辞·九章》中“眇不知其所跖”,即用其辽远之意。
  2. “漫”的辅助义
    “漫”本身有“无边无际”的含义,与“眇”组合后强化了空间广袤的意象。

三、相关用法

四、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注释或文学创作中。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梁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一通粉比利时蚕蛹油陈爱莲乘鸾赤包儿床腿绰子邨鷄大誓愿饤盘笃性扶夹附骥攀鳞敢直观窥管响鼓箑捍索汉阴机闳大黄梢火燵祸因恶积俭宝讲士家务活挟养借水推船棘扈氏金飔金汤倨骜拉马克列徒鸾液门范明辩明成祖密杨飘逸峤南洽着歧出起花样磬子亲嫌赇饷若口引散传上回渗人神识深透题壁望尘莫及无匹屋室现示协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