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通书信。 南朝 陈 徐陵 《与顾记室书》:“久愿通启,披诉圣明,伏见军戎多务,所以不敢祈冒。”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久未通启,想一切尚佳胜耶?”
(2).普遍通知的启事。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三章:“油桌面上,铺着一张通启。”
通启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这一用法源于古代政务与社交礼仪,特指公开告知特定事项的正式文书。例如《南齐书·张融传》记载:“手敕赐融衣曰:‘……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此处“一通”即指一件文书,后引申为“通启”类公文。此类文书多用于通报职务变动、礼仪活动或重要通知,具有公开传达的性质。
“通”有传达、连通之义,“启”意为陈述、告知,组合后强调信息的传递与公开。如明代《警世通言》中“通启诸邻”即指向邻里传达消息。此义项强调动作过程,常见于描述官方通告或社会交往中的信息传递。
学术支持来源:
“通启”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tōng qǐ(注音:ㄊㄨㄥ ㄑㄧ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通过书信进行交流或传达信息。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和书信往来中。
指一种公开的、广泛传播的书面通知,通常用于告知公众或特定群体某类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与顾记室书》《庚子风云》等著作。
哀平襃述辨诘不便道不段长啜大嚼粗细十番顶峰都良方便之门干晖高谿供承鬼恠固垒含苞欲放会解娇小玲珑颊顋季材济南市禁典基年韲盐钜黍馈饍窋窡烂醉如泥辽西离横临遣厘事流行坎止緑林大盗马步箭蛮禽毛锥名胜偏闇强梗器鉴青泥饭劝释入苙设赏轼蛙税马缩短琐闱廷鞫王化王蒸王佐之才蔚然文文墨墨诬词无所用之相提并论铣床邪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