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苞欲放的意思、含苞欲放的详细解释
含苞欲放的解释
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词语分解
- 含苞的解释 裹着花苞含苞待放详细解释.裹着花苞;吐芽。《明珠缘》第四四回:“只见江梅点雪,岸柳含苞。”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石缝里长着些小花,正在含苞。”.指含苞的花蕾。 明 陈子龙 《蔷薇篇》:“偷
- 放的解释 放 à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
专业解析
"含苞欲放"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一、本义解析
指花蕾即将绽放而未完全开放的状态。其中:
- "含苞":花苞被外层叶片包裹,尚未展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522页)。
- "欲放"**:**花蕾膨大饱满,已具备开放条件,处于开放前临界状态(《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876页)。
二、比喻义与文学应用
- 青春意象
多比喻少女初显风华的青春期,如杨沫《青春之歌》中:"这姑娘好似~的蔷薇,清新而娇嫩。"
- 事物发展临界点
形容事物发展到成熟前的关键阶段,如"科技革命~,即将改变人类生活模式"(《成语应用范例辞典》,中华书局)。
三、语言学特征
- 语法结构:连动式短语,含递进动作关系(先"含"后"放")。
- 语体色彩:具书面化、诗意化特征,常见于文学描写(《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
- 近义对比:
"含苞待放"强调蓄势状态;
"蓓蕾初绽"侧重开放起始过程。
四、文化溯源
最早可溯至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嫩蕊商量细细开",虽未直用该词,但已构建含苞将放的意象范式(《唐诗植物意象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小说中渐成固定表达,如《镜花缘》描写牡丹"~,艳色灼灼"。
权威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 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89.
- 杨沫.《青春之歌》.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
- 周啸天.《唐诗植物意象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
网络扩展解释
含苞欲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花或青春少女的形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字面意义:指花骨朵即将开放但尚未完全绽放的状态。花苞包裹在叶片中,即将展露花瓣。
- 比喻意义:常用来形容少女处于青春时期,充满生机与待展的美丽,如“含苞欲放的少女”。
2.出处与用法
- 出处:清代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定语,如“含苞欲放的花朵”“少女含苞欲放”。
3.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 含苞待放:强调花苞即将开放的状态,与“含苞欲放”几乎同义。
- 豆蔻年华:侧重指少女的年龄阶段(约十三四岁),而非形态。
- 反义词:百花盛开(形容花朵完全开放的状态)。
4.例句与应用
- 自然描写:
“春天来了,山上桃花含苞欲放,美不胜收。”
- 人物比喻:
“她正值含苞欲放的年纪,眼神里透着青涩与灵动。”
5.文化内涵
此成语通过自然现象隐喻人类生命的成长阶段,兼具文学美感与哲理性,常见于诗歌、散文中。
别人正在浏览...
傍排爆弹辨别力冰罗惨况鄽阓查阅持平之论出临蹉对单舟典例蒂落顿首輀輶额支繁手发屋分米缟武寡老关石贵高鬼入国防文学哈哈镜侯门深似海甲舘脊鸰稽扫俊杰剧装科克肖科仪空堕狂癖略行连汤带水烈性子灵旗鲈鱼脍模仿偏跛穷破人烟稀少商中幓头沙堰生痛淑候死诸葛能走生仲达邃薮夙日宿容太玄透悟僞情遐界小媳妇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