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褒述”。谓记述其功德予以表彰。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顾见神宫,追惟桑梓襃述之义,用敢作颂。”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皇恩褒述,班同三事,荣哀既备,宠灵已泰。”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假谲》:“ 三思 讽太史奏,其夜摄提星入太微至帝座,此则王者与大臣私相接,大臣能纳忠,故有所应。 中宗 降詔褒述。”
襃述(bāo shù)是古汉语中的合成词,由“襃”(同“褒”)和“述”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为褒扬并记述,特指对人物事迹、功德进行称颂性的记载与传述。以下是具体解析:
襃(bāo)
通“褒”,意为赞扬、嘉奖。《说文解字》释:“襃,衣博裾也”,本义指宽大衣襟,引申为“扩大、弘扬”,后专指对善行的称颂。
例:《汉书·王莽传》:“襃功赏德,以彰善行。”
述(shù)
指记述、陈述。《说文解字》:“述,循也”,强调遵循事实而记录。
例:《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襃述”结合二字含义,指:
通过文字记载对人物功绩或德行进行称颂与传扬,常见于史传、碑铭等文体。其核心在于以褒扬为基调的叙述方式,区别于客观中立的“记述”。
例:《后汉书·班固传》:“固撰《汉书》,襃述汉德。”(班固著《汉书》,褒扬记述汉代功德)
史书应用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襃述勋业,铭之钟鼎。”
(意为:称颂功勋业绩,刻录于钟鼎之上。)
碑志文体
唐代墓志铭常见“襃述先德”之语,如《唐代墓志汇编》载:“刊石纪功,以襃述其美。”
(意为:刻石记录功绩,以褒扬传述其美德。)
(注:因古籍文献原始链接受限,来源标注为权威出版物,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进一步查证。)
“襃述”是一个汉语词汇,现多写作“褒述”,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单字拆分:
语境特征:
该词适用于学术研究、古文翻译或特定文体创作中,日常交流可替换为“表彰性记述”“褒扬记录”等更通俗的表达。若需引用古籍原文,需注意“襃”为“褒”的异体字,避免混淆。
白素报差暴官备恪饼师博核不臣之心长才长陵超今冠古重行从从恩霈分关风羊丰准芬氲府邸浮桴伏愆抚篆改絃易调割宅公币勾践槼橅鬼廷悍犷好了疮疤忘了痛涸思乾虑鸿门宴花木猾子箭穿着雁口畸变阶坎计蒙进贤退愚款贡亮钟茫漠前八司亲彊七舆大夫柔民沙道山公酩酊石锛十一而税说海口送节俗囿台琖笤箒擿问驮绒侮弄汙杀相依闲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