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旱麓的意思、旱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旱麓的解釋

(1).《詩·大雅》篇名。頌揚 周 自 後稷 、 公劉 以來,後人承其事業,享受福祿。 旱 ,山名。 宋 蘇轼 《葉教授和溽字韻詩複次韻為戲》:“歸來煮瓠葉,弟子歌《旱麓》。”

(2).幹旱的山腳。 唐 劉禹錫 《牛頭山第一祖融大師新塔記》:“以慧力感通,故旱麓泉湧;以神功示現,故皓雪蓮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旱麓”是《詩經·大雅》中的篇名,同時也可指代具體的地理位置。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篇名解析

  1. 來源與主題
    《旱麓》出自《詩經·大雅·文王之什》,全詩共六章。其主旨曆來有兩種解釋:

    • 頌揚周室先祖:據《毛詩序》等傳統觀點,此篇通過追述周朝先祖後稷、公劉、太王(古公亶父)、王季(季曆)等人的功業,表達後人承襲福祿的感恩之情。
    • 歌頌周文王之德:宋代朱熹認為全篇聚焦文王的仁德與治國之道,如“豈弟(恺悌)君子”即指文王和樂親民的形象。
  2. 詩句與意象
    詩中“瞻彼旱麓,榛楛濟濟”描繪了旱山腳下榛樹、楛木茂盛生長的景象,暗喻周室基業繁榮;後文提到的“玉瓒”“黃流”等祭祀用具,則象征禮制與福澤傳承。

二、地理位置

“旱麓”中的“旱”指旱山,位于今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原南鄭縣)附近,“麓”即山腳。該地被認為是周朝先祖活動的區域之一。

三、主旨與賞析争議

四、後世文化影響

唐代劉禹錫、宋代蘇轼等文人均在詩文中引用“旱麓”,借以贊頌德行或自然景觀的豐饒。


“旱麓”兼具文學與地理雙重内涵,其核心既是對周代先祖德業的頌揚,也承載了儒家對仁政思想的推崇。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詩經》注疏及相關考古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旱麓》的意思

《旱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高山上沒有河流或水源的幹旱地帶。

旱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旱麓》的部首是旦(dàn)和麥(mài),分别位于左右兩側。

《旱麓》一共由12畫組成,包含了一些複雜的組合筆畫。

旱麓的來源

《旱麓》一詞在《漢語大詞典》中沒有明确的來源記載,但據推測,它可能是由“旱”和“麓”兩個字合成而成。

“旱”意為沒有水的,不涉及濕潤或水草盛生的地方;“麓”指山腳下,不含有山峰和高地。

因此,《旱麓》就是山腳下沒有水源、幹旱的地方。

旱麓的繁體

《旱麓》的繁體字為「旱麓」,字形保持一緻,隻是書寫方式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但全篇寫法中的旱麓兩個字形基本保持不變。

旱麓的例句

1. 這座山的頂端是草地,但山腳下則是一片旱麓。

2. 由于缺乏水資源,這個地區成為了旱麓地帶。

旱麓的組詞

旱地、旱田、山麓、丘麓

旱麓的近義詞

不毛之地、幹旱地帶、無水之地

旱麓的反義詞

濕潤地區、水源豐富的區域、潮濕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