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旱麓的意思、旱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旱麓的解释

(1).《诗·大雅》篇名。颂扬 周 自 后稷 、 公刘 以来,后人承其事业,享受福禄。 旱 ,山名。 宋 苏轼 《叶教授和溽字韵诗复次韵为戏》:“归来煮瓠叶,弟子歌《旱麓》。”

(2).干旱的山脚。 唐 刘禹锡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以慧力感通,故旱麓泉涌;以神功示现,故皓雪莲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旱麓”是《诗经·大雅》中的篇名,同时也可指代具体的地理位置。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篇名解析

  1. 来源与主题
    《旱麓》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全诗共六章。其主旨历来有两种解释:

    • 颂扬周室先祖:据《毛诗序》等传统观点,此篇通过追述周朝先祖后稷、公刘、太王(古公亶父)、王季(季历)等人的功业,表达后人承袭福禄的感恩之情。
    • 歌颂周文王之德:宋代朱熹认为全篇聚焦文王的仁德与治国之道,如“岂弟(恺悌)君子”即指文王和乐亲民的形象。
  2. 诗句与意象
    诗中“瞻彼旱麓,榛楛济济”描绘了旱山脚下榛树、楛木茂盛生长的景象,暗喻周室基业繁荣;后文提到的“玉瓒”“黄流”等祭祀用具,则象征礼制与福泽传承。

二、地理位置

“旱麓”中的“旱”指旱山,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原南郑县)附近,“麓”即山脚。该地被认为是周朝先祖活动的区域之一。

三、主旨与赏析争议

四、后世文化影响

唐代刘禹锡、宋代苏轼等文人均在诗文中引用“旱麓”,借以赞颂德行或自然景观的丰饶。


“旱麓”兼具文学与地理双重内涵,其核心既是对周代先祖德业的颂扬,也承载了儒家对仁政思想的推崇。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诗经》注疏及相关考古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旱麓》的意思

《旱麓》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高山上没有河流或水源的干旱地带。

旱麓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旱麓》的部首是旦(dàn)和麦(mài),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旱麓》一共由12画组成,包含了一些复杂的组合笔画。

旱麓的来源

《旱麓》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没有明确的来源记载,但据推测,它可能是由“旱”和“麓”两个字合成而成。

“旱”意为没有水的,不涉及湿润或水草盛生的地方;“麓”指山脚下,不含有山峰和高地。

因此,《旱麓》就是山脚下没有水源、干旱的地方。

旱麓的繁体

《旱麓》的繁体字为「旱麓」,字形保持一致,只是书写方式不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变化,但全篇写法中的旱麓两个字形基本保持不变。

旱麓的例句

1. 这座山的顶端是草地,但山脚下则是一片旱麓。

2. 由于缺乏水资源,这个地区成为了旱麓地带。

旱麓的组词

旱地、旱田、山麓、丘麓

旱麓的近义词

不毛之地、干旱地带、无水之地

旱麓的反义词

湿润地区、水源丰富的区域、潮湿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