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漢 何休 評論《左傳》、《公羊》、《穀梁》三書得失的著作。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 何休 ﹞作《左氏膏肓》、《公羊廢疾》、《穀梁墨守》,謂之‘三闕’。”《後漢書·何休傳》作《公羊墨守》、《穀梁廢疾》,《拾遺記》誤。
“三阙”是漢代經學家何休對《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的評論著作合稱,具體解釋如下:
“三阙”指何休的三部著作:
何休是東漢今文經學代表,通過“三阙”系統批判古文經學派的《左傳》,鞏固《公羊傳》的地位,反映了漢代經學内部的學派之争。
提示:若需了解更詳細的文獻對比或學術争議,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漢代經學史研究資料。
《三阙》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三個門階。它由“三”和“阙”兩個字組成。
“三阙”的拆分部首是“門”字的右邊的“阝”部,表示與門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三阙》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帝王宮廷的建築。帝王的府宅通常會設置三個門階,以彰顯尊貴與權勢。
《三阙》的繁體字為「三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三闕」的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字形中的“闕”字的上部分為二刀,下部分為“月”字,表示月亮。整體看起來像是月亮藏在一座門的後面,形象生動。
1. 他府中設有三阙,彰顯他的尊貴地位。
2. 過去的皇宮有着三闕,每一座都宏偉壯觀。
三阙值、三阙人、三阙門、三阙宮等。
三階、三台、三層等。
一阙、單階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