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基本建設的意思、基本建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基本建設的解釋

國民經濟各部門增添固定資産的建設。如建設工廠、礦井、鐵路、橋梁、農田水利、住宅等和購置機器設備、車輛、船舶等。 鄧6*6*《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同時,加強了輕紡工業,縮短了基本建設戰線,實行了企業自主權的試點。”亦省作“ 基建 ”。 趙樹理 《實幹家潘永福·經營之才》:“一九六○年秋收時節,各個水利基建工地要把勞力壓縮一部分回農村去秋收。”《人民日報》1983.7.17:“ 天津市 人民政府從全局出發,責成市建委牽頭重新審查了全部基建項目。”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基本建設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基本建設(又稱“基建”)是國民經濟中為擴大或更新固定資産而進行的綜合性經濟活動。以下從定義、特點、分類及作用進行詳細解釋:

一、定義

基本建設指國民經濟各部門通過建築、購置、安裝等方式,實現固定資産的擴大再生産或簡單再生産。具體包括:

二、特點

  1. 固定性與流動性:建設産品位置固定,但施工人員和設備需流動。
  2. 多樣性:不同項目(如水利工程與住宅)具有單件性特征。
  3. 周期長、投入大:大型項目通常需要數年完成,涉及大量資金和資源。

三、分類

分類依據 類型與示例
項目性質 新建(如高鐵線路)、改建(老舊小區改造)、擴建(機場航站樓)、恢複(災後重建)
經濟内容 生産性(工廠、礦山)、非生産性(學校、醫院)
規模 大型(三峽工程)、中型(省級高速公路)、小型(社區公園)

四、作用與意義

  1. 經濟驅動:通過新增固定資産帶動産業鍊發展(如鋼鐵、建材行業)。
  2. 社會效益:改善民生(如保障房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地鐵、污水處理設施)。
  3. 戰略意義:調整産業布局(如西部大開發)、推動技術升級(5G基站建設)。

五、曆史背景

該概念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蘇聯,1952年中國國務院正式将其定義為“固定資産擴大再生産”的核心形式。

如需完整分類标準或政策文件,可參考(搜狗百科)、(《投資研究》)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基本建設

基本建設是指國家或地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社會福利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旨在提升國家或地區的整體發展水平和民衆的生活質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基本建設》這個詞由“基”和“建”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基”的拆分部首是“扌”(手部),總共有三畫。“建”的拆分部首是“廴”(行走部),總共有八畫。

來源和繁體

“基本建設”一詞最早出現在*********成立後的1952年,是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一個重要發展方針。繁體字中,“基本建設”用簡體字“基本建設”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基本建設”可分别寫作“基本建設”和“基本建納”,其中“納”代表着納土修築,表示修建的意思。

例句

1. 政府計劃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基本建設力度,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 2. 基本建設是實現現代化的關鍵之一,是國家發展的基石。

組詞

基礎建設、城市建設、農村建設、基建項目、交通建設、基建投資

近義詞

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建設、公共設施建設

反義詞

基本拆除、基本毀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