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亮鋒利。 晉 張協 《長铗銘》:“長鋏陸離,弭兇防違;素刃霜厲,溢景橫飛。” 唐 王勃 《七夕賦》:“君王迺馭風殿而長懷,俯雲臺而自矯。矜雅範而霜厲,穆沖衿而煙渺。”
“霜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明亮鋒利
多用于形容刀刃或武器的寒光與銳利。例如晉代張協《長铗銘》中“素刃霜厲,溢景橫飛”,以“霜”比喻刀刃的冷冽白光,“厲”則強調鋒利特性。
莊重嚴肅
引申為形容人的氣質或行為冷峻威嚴。如唐代王勃《七夕賦》中“矜雅範而霜厲”,通過“霜”的冷感與“厲”的嚴格,刻畫君王莊重的儀态。
該詞多見于古文,如: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來源标注)等權威資料。
《霜厲》是一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寒冷的氣候環境。它的意思是寒冷刺骨,形容寒冷的程度非常嚴重。在冬季或寒冷的地區,人們常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寒冷的氣溫與狂風的結合。
《霜厲》由兩個漢字組成:霜和厲。其中,霜的拆分部首是雨,它的筆畫數為14。厲的拆分部首是廠,它的筆畫數為4。
《霜厲》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左傳》,其中有一句話:“地厚則厲,宇大則泰。”後來,人們将“厲”與其他詞彙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成語“霜厲”來形容寒冷的天氣。
《霜厲》的繁體字為「霜厲」。
在古代,霜厲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其意思和現代用法相同。
1. 即使穿上了厚厚的衣服,也無法抵擋霜厲的寒風。
2. 這個冬天格外的霜厲,室外幾乎沒有人願意出門。
霜寒、寒冬霜厲、厲風、嚴霜厲冰
天寒地凍、寒風刺骨、冰冷刺骨
溫暖宜人、溫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