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亂不安。《水浒傳》第一回:“ 洪太尉 倒在樹根底下,諕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厮打,那心頭一似十五箇吊桶七上八落的響。”《孽海花》第十二回:“心中就一驚一喜,七上八落起來。”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一:“可是七上八落一些雜亂的念頭,又攪的他翻來複去,想睡又睡不着。”
“七上八落”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ī shàng bā luò,主要用于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亂不安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成語通過“七”和“八”的多次變化,結合“上升”與“下落”的相反狀态,比喻事物發展過程中形勢起伏不定,或人内心的忐忑不安。例如: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水浒傳》《初刻拍案驚奇》等原著(來源:)。
《七上八落》是一個成語,表示形勢變化迅速,好景不長,轉眼間就會逆轉。拆分部首是“一”、“方”和“艸”,筆畫數為18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間故事。相傳古時有一位叫楊鐵心的軍官,他與敵人作戰時戰無不勝,英勇無敵。後來,楊鐵心要為神明祭拜,于是帶着七十二虎符前往祈求。不料,在途中他遇到了陰差陽錯的事情,七上八落地丢失了所有的虎符。這導緻他在軍隊中失去了威望,最終被貶官去了邊遠地方。因此,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轉變迅速而失去地位。
在繁體字中,七上八落的字形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的寫法和現在基本一緻,隻是字體形狀有所不同。例如,艸的“艹”部分會更加複雜,形如“⺿”。
例句:
他曾經是一位頂尖的科學家,但由于選錯了研究方向,他的學術地位七上八落。
組詞:
七零八落、七竅生煙。
近義詞:
好景不長、轉瞬即逝。
反義詞:
一帆風順、如日中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