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搜集整理。《魏書·崔鴻傳》:“於是 談 遷 感 漢 德之盛,痛諸史放絶,乃鈐括舊書,著成《太史》。”
“钤括”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根據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存在兩種解釋:
确定或界定
源自古代印章的使用()。古代文書蓋印後内容即被官方确認,不可更改,因此引申為對事物的明确界定。例如:“钤括條文,不容争議。”
搜集整理
多數學術文獻(如《魏書·崔鴻傳》)及詞典()将其解釋為“搜集整理”,強調對文獻或事物的歸納整合。例如:“乃鈐括舊書,著成《太史》。”
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魏書》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钤括(qián ku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钤”和“括”兩個部分組成。
钤(qián)是由金(jīn)和千(qiān)兩個部分構成的,它的意思是用金屬制作的印章。钤字是由金字旁和千字旁組成的。
括(kuò)是由手(shǒu)和舌(shé)兩個部分構成的,它的意思是用手抓住、圈起來。括字是由手字旁和舌字旁組成的。
《钤括》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印章制度,意為把事物限定在一定的範圍或框架之内。
在繁體字中,钤括的寫法是「鈐括」。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钤括的寫法是「鋟括」。
以下是一些使用钤括的例句:
1. 計劃書在經過讨論後由管理*********钤括通過。
2. 我們需要一個能夠钤括住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
3. 這份合同已經被雙方钤括确認,具有法律效力。
一些與钤括相關的詞彙有:
組詞:钤印、括約、钤章、括弧、钤記。
近義詞:規定、限定、界定。
反義詞:放任、自由、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