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況的意思、譬況的詳細解釋
譬況的解釋
亦作“ 譬況 ”。用近似的事物來比照說明。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音辭》:“逮 鄭玄 注六經, 高誘 注《呂覽》、《淮南》, 許慎 造《説文》, 劉熙 製《釋名》,始有譬況假借以證音字耳。” 明 楊慎 《丹鉛雜錄·古人多譬況》:“ 秦 漢 以前,書籍之文,言多譬況,當求於意外。” 劉師培 《文說·和聲》:“同一字而音韻互歧,同一音而形體各判。故‘讀如’‘讀若’,半為譬況之詞;‘當作’‘當為’,亦屬旁通之證。”
見“ 譬況 ”。
詞語分解
- 譬的解釋 譬 ì 打比方:譬如。譬猶。譬若。譬語。譬喻(比喻)。 領悟。 曉谕:譬解。譬說(曉示述說)。 筆畫數:; 部首:言; 筆順編號:
- 況的解釋 況 à 情形:情況。狀況。近況。況味(境況和情味,如“他的處境不好,況況難言”)。 比方:比況。每況愈下。 文言連詞,表示更進一層:況且。何況。 姓。 古同“贶”,賜予。 筆畫數:; 部首:冫; 筆
網絡擴展解釋
“譬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通過類比或近似的事物進行說明或解釋。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相關信息:
1.基本定義
- 核心含義:指用近似的事物進行比照說明,通過類比幫助理解抽象或複雜的概念。
- 結構解析:由“譬”(比喻、比方)和“況”(情形、狀況)組成,強調通過具體情境或相似案例闡釋問題。
2.曆史應用
- 古代文獻中的使用:最早見于漢代至南北朝時期的注釋文獻。例如,鄭玄注六經、高誘注《呂氏春秋》《淮南子》時,常用譬況法解釋音韻和字義。
- 語言學作用:古代學者通過譬況法标注字音,如“讀若”“讀如”等術語,借助已知音或形近字說明未知字的發音。
3.語言學中的例子
- 音韻學應用:譬況法在早期音韻學中廣泛使用。例如,《說文解字》中通過“譬況假借”标注字音,如用“某字讀若某”的形式。
- 局限性:由于依賴主觀類比,譬況法可能導緻解釋模糊,後世逐漸被反切法等更精确的注音方式取代。
4.綜合釋義
- 方法論意義:譬況不僅是一種語言解釋手段,更是一種認知工具,通過已知推導未知,類似現代“類比推理”。
- 現代延伸:在文學、教育等領域,仍可見譬況思維的影子,如用生活案例解釋抽象理論。
5.相關文獻
- 重要記載見于《顔氏家訓·音辭》《釋名》等古籍,劉師培在《文說·和聲》中亦分析過其音韻學意義。
如需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或完整例證,可參考《顔氏家訓》《說文解字》等典籍,或訪問漢典、滬江詞典等線上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譬況
譬況(pì ku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和筆畫。其中,譬字的部首是言字旁(讠),況字的部首是冫。譬字包含了9個筆畫,況字包含了4個筆畫。
來源
譬字最早的意思是比喻、類似,用于表示相對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況字最初的意思是冰橇,後來又引申為“狀态、程度”等意思。
繁體
譬字的繁體形式是譬,況字的繁體形式是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譬字的寫法有時會将其首字橫改成立。譬字也有一種變體形式,将言旁左邊的筆畫改成豆豆刀的形狀。況字古時候的寫法則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他用了一個譬況來解釋這個概念。
組詞
譬如、舉一反三、一如既往
近義詞
比方、如同、比喻
反義詞
真實、事實、實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