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uration and degree of heating,cooking,smelting,etc.]∶燒火的火力強弱和時間長短
做菜時要掌握火候
(2) [level of attainment]∶比喻修養的程度
他的演技還不到火候
(3) [a crucial moment]∶比喻關健時刻
正在戰鬥的火候上,援軍趕到了
(1).烹饪時火力的強弱和時間的長短。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酒食》:“ 貞元 中,有一将軍家出飯食,每説物無不堪喫,惟在火候,善均五味。” 宋 蘇轼 《豬肉頌》:“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士人·金華二名士》:“﹝ 吳少君 ﹞孤介有潔癖……炊飯擇好米,自視火候。” 葉聖陶 《未厭集·小病》:“口味鹹淡,火候文烈,隻要經她的手,便剛好恰當,最合適于我。”
(2).指方士煉丹的功候。 唐 白居易 《天壇峰下贈杜錄事》詩:“河車九轉宜精鍊,火候三年在好看。” 元 史九敬先 《莊周夢》第二折:“汞鉛丹竈,能平善消,火候最難調。”《西遊記》第七回:“真個光陰迅速,不覺七七四十九日, 老君 的火候俱全。”
(3).比喻道德、學問、技藝等修養工夫的成熟。 清 黃宗羲 《<錢退山詩文>序》:“以才識涵濡藴蓄,更當俟之以火候。”《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發達。” 楊朔 《黃海日出》:“她們四發四中,摧毀了四輛坦克靶,武藝可算練到火候。”
(4).比喻緊要的時機。《孽海花》第三十回:“ 三兒 暗忖那話兒來了,但是我不可鹵莽,便把心事露出,火候還沒有熟呢。” 魯迅 《僞自由書·後記》:“現在,聽說已到組織團體的火候了。”
“火候”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火候在中藥炮制中亦指加熱時的溫度控制(提及),但此用法相對少見。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來源1)或《查字典》(來源2)。
火候是一個常用詞彙,指的是物體受到熱的加熱而達到的程度或狀态。火候的拆分部首為火字旁,火字旁是火的意思,表示與火有關。火候的筆畫數為5畫,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漢字。
《說文解字》中解釋火候的來曆:由火加具耄(讀為晗,即舊時考驗金屬的一種方法)引申而來。也就是說,火候最初是指金屬經過加熱以達到一定的硬度和韌性。
繁體字中火候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火候」。
根據古籍記載,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火候」的形态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火候的形态是「火厶」,其中「厶」是獨體字,表示“單獨,私自”,是火字旁的一個變體。
1. 烹饪中掌握好火候是一項重要的技術。
2. 你需要掌握火候,才能煎出一塊完美的牛排。
火候+動詞:掌握火候、掌握好火候、調整火候
火候+名詞:火候控制、火候時間、火候達到
火候+形容詞:火候適中、火候不夠、火候過大
火候的近義詞包括火力、熱度,它們都表示火的程度或狀态。
火候的反義詞為冷淡、失去火候,表示火的程度不足或火已熄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