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劫富濟貧的意思、劫富濟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劫富濟貧的解釋

[rob the wealthy to aid the needy] 舊指一些有正義感的強盜劫取富家的財物分發給貧苦人

詳細解釋

亦作“刼富濟貧”。亦作“刦富濟貧”。奪取富人財産救濟貧苦者。在封建社會裡是農民起義的一種鬥争形式或口號。《太平天囯故事歌謠選·金牛的故事》:“因為農民知道 太平軍 是刧富濟貧為窮人打天下的,所以紛紛加入 太平軍 ,還将大財主家的‘金牛’向 太平軍 詳述了一番。” 陶成章 《浙案紀略·餘孟庭傳》:“軍行所至,鹹以刦富濟貧為辭。由是鄉裡窮民,望 孟庭 軍旗,儼猶大旱之望雲霓。”《天地會詩歌選·廣西三點會劫富濟貧謠》:“反 清 復 明 ,劫富濟貧。” 瞿秋白 《亂彈·吉诃德的時代》:“草澤的英雄,結果不是做皇帝,至多也不過劫富濟貧罷了。” 巴金 《家》十二:“他将來長大成人以後要做一個劫富濟貧的劍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劫富濟貧”是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奪取富人的財産救濟窮人。其中“劫”意為強取,“濟”指救助。該詞源于古代對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的應對方式,強調通過強制手段重新分配財富。

二、出處與演變

  1. 古籍記載
    最早可追溯至清代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老漢平生最喜歡劫富濟貧,抑強扶弱,打抱不平。”。
  2. 近代用例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五回中,描述人物“自張一幟”時使用此詞,賦予其反抗舊制的進步色彩。

三、語法與用法

四、近義與反義

五、現代視角

在法治社會背景下,該詞常被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而非現實倡導。部分語境下可能帶有對極端手段的諷刺。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孽海花》《民國通俗演義》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劫富濟貧

劫富濟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通過劫掠富人的財富來幫助窮人。這一詞語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劫”、“富”、“濟”和“貧”。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劫富濟貧》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武俠小說和傳說故事。據說有一些俠士或英雄會利用自己的武力和技能,從富人手中奪取財富,并将其分配給貧困的人們。

在繁體字中,“劫富濟貧”可以寫作「劫富濟貧」。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一種古代寫法是「劫負濟貧」。

例句:

這位俠士為了劫富濟貧,不惜冒生命危險。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劫掠、富裕、濟困等。

與劫富濟貧意思相近的成語包括劫富不仁、潛移默化等。

一個與劫富濟貧意思相反的成語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